通识教育课程《性别文化》教学内容简介

发布时间:2019-07-11 17:48:24   浏览次数:

专题1名称:《社会性别理论及其演进》  授课教师:王宏维

内容简介:社会性别(gender)概念及理论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当代美国女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国际女权运动和性别研究理论重要内容。社会性别理论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解释性别身份,认为性别是权力形成的源头和途径,等等。1995年北京世妇会《行动纲领》提出“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一个推进性别平等的重要策略被采纳。2000年联合国《千年宣言》要求各成员国“促进性别平等以推动妇女赋权”。社会性别理论是一世界各地一大批女权主义学者共同开拓,不断丰富的,是开放、流动和多定义的,历经了女权运动三次浪潮,且向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领域辐射。本专题将讲授社会性别理论的代表人物、重要文献、主要内容、历史演进及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专题2名称:《文学视野里的性别问题》授课教师:吴敏

内容简介:文学因其形象化地表现人类社会生活尤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独特形式,而容易对人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产生影响。作家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性别观念(褒贬爱憎、美化丑化、正剧悲剧)、怎样描绘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怎样讲述两性之间的故事、不同性别作家的审美特征等,都是文学领域里的性别问题的具体表现。本专题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以及李安的同名电影、电影《唐山大地震》等作品为例,讨论怎样发现和分析文学(兼及电影)作品里的性别问题,怎样的艺术表达是对于性别的尊重或者应该予以质疑。本专题欢迎师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专题3名称:《大众媒体与性别形象建构》授课教师:夏宝君

内容简介:媒介反映现实社会的图景。社会性别作为普遍、基本的社会现实,在媒介内容中得到了呈现。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传播在社会性别塑造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媒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影响着受众的心理,也对男性、女性提出新的性别期待,在特定的条件下,对社会性别的建构产生引导作用。本专题关注媒介传播中的性别形象,包括男性、女性在大众媒体中的呈现,媒体对于男性、女性的不同期待,以及媒体所建构的理想性别形象。本专题将结合杂志、影视作品、广告等媒介产品对以上问题加以阐述,分析大众媒体如何通过报刊杂志、荧屏上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构造,以及网络上各种言论的碰撞和情绪渲染,加深对社会性别的建构,并挖掘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动因。

 

专题4名称:《礼仪与性别形象》授课教师:罗安妮

专题简介:现代社会,学习、工作、生活已经密不可分。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沟通领域的巨大挑战,我们既可以说我们需要会面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我们也可以说会面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则表现在我们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得到他人的认同,赢得赞誉。本专题将带大家了解礼仪和礼节的关系,理解礼仪是源自内心,礼节是一系列可以通过练习、不断模仿的一套程序。课堂关注于性别之间礼节的区别,男士需拥有刚阳之气同时展现风度魅力,女士既能卓越多姿同时保有坚韧之魅力。通过实操练习如何亮相、见面、握手、自我介绍,由“礼”及表提升个人形象。通过了解国际化正式的礼节守则,用知识武装自己的过程,我们的安全感也获得提升,从而获得自信。正如杨澜所说:“没有人有义务通过你不堪的外表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专题5名称:《大学生性知识与性保健》授课老师:胡悒萍

内容简介:人类的性,不但有生物学上的差异,还有心理学上和社会学上的差异。为了区分和研究这些差异,在性科学上使用了“性”、“性别”、“性角色”三个术语。  性(sex)是指男女两性生理学上的差异;性别(sexuality)是指男女性心理学上的差异,如性格、气质、情感等差异;性角色(genderrole)是指男女两性社会学上的差异,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于表现男女差异的行为模式。 本专题重在介绍男女两性两性生理学上的差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护自己的性器官,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功能和性活动相关知识;男女生殖器官常见的疾病与预防;避孕知识及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专题6名称:《他和她:两性心理》授课教师:田丽丽

内容简介:性别有生理性别、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三别”之分,这三别导致了人类社会中两性的格差序位和二者互动的结果——或以强凌弱、干戈相向、或琴瑟相调、瓶罄罍耻。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客观、正确地了解异性,是两性和谐共处,提高性别生产力的一个必要前提。本专题重在介绍男女两性在认知、情感、能力、性格、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基于两性心理特点处理好两性关系(爱情、家庭、职场)。

 

专题7名称:《性别与家庭》授课教师:陆小媛

内容简介:课程使学生通过对家庭这个初级社会群体的分析了解家庭中性别对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发展的影响;了解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进而理解婚姻家庭、性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秩序建构的意义。

 

专题8名称:《听!是谁在唱歌?——流行音乐文化与性别意识》

授课教师:王晓盈

内容简介:流行音乐文化是当今全世界最常见最熟悉的音乐文化,尤其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流行音乐文化的大众性、娱乐性、商品性等属性,决定了它的流行程度。其中,关于演唱者、作曲者和制作者的性别问题常常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比如:与男性音乐人的作品相比,女性作品有哪些不同于男性作品的特殊表现?进入21世纪以来,两者之间有哪些微妙的转化?本专题将介绍中国不同时代的一批音乐人邓丽君、罗大佑、王菲、张学友、崔健、韩红、周杰伦、李宇春、霍尊等及其代表作品,并通过聆听、演唱等环节,加强对该专题的理解。本专题以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重在欣赏、感受和体验。

 

 专题9名称:《性别与国学》授课教师:孙雪霞、辛光辉

内容简介:本专题以诗画为主线,着重阐释在传统社会中,两性是如何透过各自不同的视角看大千世界看风云变幻,并如何通过诗与画的形式将其细腻逼真地呈现出来。从《诗经》到《离骚》,从赵氏文俶到柳如是,在谈诗论画中,课程将营造一个诗情画意的国学世界。

 

专题10名称:《教育与两性成长》授课教师: 刘剑玲

内容简介:在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不同层次的教育将如何变革?应培养哪些两性成长共有的核心素养?从“女强人到女汉子”从“蓝颜知己到男闺蜜”,反映了当今社会两性角色边界的模糊及包容。为此,青年学生们应如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身边的异性,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成长!

 

专题11名称:《性别与体育》授课教师:许爱梅

内容简介:运动是人的本性,“攀爬滚”、“走跑跳”与生俱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均有潜在的运动天赋,天生我才在哪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去了解:体操是运动之父,体操与“他和她”。课程主要介绍体操项群的每个子项目,有奥运竞赛项目、非奥运竞赛项目、日常休闲健身的各式基本体操,体操运动在不同年龄段的作用。课堂采用互动式教学,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配以视频、音频、图片、奥运冠军风采诗词等辅助材料进行说明或者欣赏;从理论认知走向实践体验,引导讨论运动项目的不同特征,发现不同运动项目性别参与的区别;懂得如何选择合适的体操运动,让身体健康,体态健美。

 

专题12名称:《性别与法律》授课教师:曾二秀

内容简介:《性别与法律》专题,通过女性受侵害的案例,分析现实中女性更易于受到侵害的问题及其产生根源,进而分析法律对女性权益保护做出特别规定的必要性,引导同学们关注我国法律对女性权益保护的具体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在推进两性平等方面的意义与作用,分析这些规定存在的不足,思考探讨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