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人类而言,伤心难过是无可避免的,就像R.E.M.乐队《Everybody Hurts》唱的那样:“每个人都会哭泣,每个人都受过伤。”
但我们通常认为坏心情是一种不愉快的状态,就像网络上永远充斥着很多“教你如何更快乐”之类的技巧和文章,人们想通过这些技巧,尽可能减少我们的痛苦情绪。
痛苦时什么也不想做
然而,我想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探索拥抱坏心情对我们是否有好处。这里不说那些严重的(如轻度抑郁)坏心情,而是倾向于说普通的、中等水平的情绪。
简单来说,我发现了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感受一点低落情绪是有潜在好处的,例如以下这十项研究:
1. 坏心情变好有激励作用(2011)
一批软件开发人员参与了一项测试,每天两次,一共55天。研究人员评估后发现,与整天都处于快乐或厌烦状态相比,从坏心情转变为好心情的情况,反而更有助于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这一发现与工作投入的“情感转移模型”是一致的。
这些都是人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遇到危机、冲突和错误,能够理解和接受消极的事件和情绪是有好处的,或许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没有负面经验的情况下,人们会认为没什么必要做出行动,工作投入水平较低。
心情变好,主要要有“变”的过程
2. 对负面情绪保持什么态度才是关键的(2015)
研究者先是采访了365名德国参与者,问及他们对正面和负面情绪的态度、身心健康状况。
之后,研究者通过智能手机监控了参与者的情绪状态达三周以上。结果表明,人们负面情绪的出现频率高低,以及负面情绪导致心理和身体上的消极结果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他们对消极情绪所持有的态度如何。
那些对负面情绪持消极态度的参与者更多遇到那种常见的结果:经历的负面情绪越多,他们的短期/长期身心健康状况都会越差。
心情坏,身体不好,身体不好,心情更坏,恶性循环
然而,在面对负面情绪持有积极态度的参与者中,负面情绪导致消极结果的关系程度会大大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存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关系。
3. 在人陪同下大哭一场很治愈噢(2011)
如果你最近的情绪状态并不太好,那就给沉溺在悲伤中的自己一个可以宣泄的机会吧。
有97名女大学生在40~73天内完成了一次名为哭泣日记的测试。结果显示,在大多数情况下,哭泣后人们的情绪没有发生改变(60.8%),但有30%认为哭泣后情绪出现积极的变化,只有8.8%认为哭泣导致情绪恶化。
研究还发现,哭得越凶越惨烈,心情可能好得越快(但别哭太久),在大哭一场后有一种无力感,但会引起情绪的积极变化。
还有一点是,哭泣时身边有人陪伴比独自一人哭,或面对很多人哭更能引起积极的情绪变化。
陪伴是灵药
4. 悲伤时的你更有说服力(2007)
首先,让参与者观看喜剧片/某人死于疾病的短片,分别引起参与者快乐/悲伤的情绪,然后请参与者写下自己的观点论述(比如对澳大利亚学费和原住民土地权等问题的看法),写这段话的目的是说服其他人,让他们改变对有争议问题的看法,
经过多次测试后发现,处于悲伤状态的人比处于快乐状态的人会写出更多有效信息,也就说,他们观点更具说服力。导致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悲伤的人比快乐的人发现了更多具体而明确的论据。
喜剧容易让人亢奋,因而会更难集中注意力
5. 悲伤时你不易受骗(2008)
根据一项发表于2008年研究,悲伤能使人不易受骗,也能让人更好地辨别谎言。
研究中,参与者先观看适当主题的电影,处于快乐或悲伤的状态。然后他们会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人会被提问:“你有没有从别人的房间偷走电影票?”
参与者需要判断视频中的人是说谎了还是说实话了。在这过程中,悲伤的参与者对视频中人的反应持更强的怀疑态度,当视频中的人说谎时,他们能做出更准确地辨别。
悲伤的我已戴上防护面罩,你骗不了我
研究人员说,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突出消极情绪的潜在有利影响,而在某些情况下,良好的情绪也有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他们补充道:在负面情绪下认知加工方式是外向型的,这种认知优势应该得到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6. 坏心情是有意义生活的一部分(2013)
俗话说傻人有傻福,只有傻瓜才会快乐。这说起来可能有点夸张,但2013年发布在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了一致的情况,人们普遍认为经历越多的压力、焦虑和烦恼,生活才越有意义。
Roy Baumeister带领的研究团队认为,到目前为止,这种很有意义但相对不快乐的生活得不到足够的关注,甚至尊重。他们说,人们为了参与建设性的社会活动而牺牲了个人乐趣,这样往往更有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社会需要培养和鼓励这样愿意奉先的人,这可能是积极心理学中有价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