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不同事情,得到不同的情绪体验:你可能试过因为吃到挂念了很久的美食而开心得连发几条朋友圈,当然也可能曾经熬了几个通宵做作业,结果得到一个很低的分数、郁闷得想吐血。
心情不好的时候,朋友也许会建议你:“一起大吃一顿/玩几局王者荣耀发泄一下就好啦!”
多年以来,发泄一直被大众视作一种调节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的有效手段,基于这种认识,大量的媒体、书籍都在鼓励我们用打枕头、打沙袋、尖叫等等方法来发泄我们的愤怒。但其实,单纯的发泄情绪真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吗?看完这篇文章,也许你能对此有更全面的了解。
发泄主要指个体通过某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释放其当下正在感受着的一些强烈情绪(主要指消极情绪),除了愤怒,还有例如悲伤、遗憾与惋惜等。发泄有直接发泄和间接发泄之分,直接发泄可以分为直接的攻击行为、从事竞争性运动和玩暴力游戏,间接发泄主要有观看暴力影片、视频游戏等形式,打沙包就是一种常见的发泄方式。
关于发泄,心理学界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作为表达愤怒情绪的一种方式,发泄可以使个体已有的敌意得到释放,从而减少其随后的攻击性。但同时,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发泄并不一定能让个体变得好受些,攻击性表达的发泄反而会增加个体随后的敌意和攻击性水平。
正如上面所说,发泄情绪究竟是好处更多还是弊端更多,学界至今没有定论,但目前大量实验研究结果似乎更支持第二种观点,即发泄可能会使个体的攻击性水平不减反增。
例如,一项实验让被试接受一个来自同伴的辱骂性评价后分为两组,一组敲打钉子十分钟(发泄愤怒),另一组则完成十分钟的一般性控制任务(没有发泄愤怒的机会)。之后再让被试去批评他们的同伴时,敲打钉子组(发泄过愤怒组)的被试表现出了更高的攻击性。而Denzler等人在2008年的研究发现,如果不直接攻击引起自己愤怒情绪的目标,而是攻击替代性目标,这会进一步增加个体随后的攻击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被boss臭骂一顿之后,如果想通过打沙袋来发泄不良情绪,有可能反而会增加其攻击性。
但是,为什么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发泄能释放敌意、减少攻击性”这种说法明显更有市场呢?原因可能是,通常你发泄完愤怒后,你会觉得自己的感觉更加舒适和良好。但事实上,实验研究发现,发泄可能可以缓解你的不良情绪,但它所带来的情绪改善仅仅是很短暂的。
除了发泄,调节负面情绪还可以有其他很多方法。例如你可以选择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转移注意力,想想开心的事情,逃避伤心的情绪等等。某一情绪调节方式是否合理,跟引起情绪的情景及个体的主观感受有很大关系,没有哪一种方式是通用的。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与负面情绪“和平共处”,也许是我们一生都在不断探索的一个议题。
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