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西雅图未眠夜》里的梅格·瑞恩,一直幻想能够邂逅这样一个男人:他的手可以带给她一种人人都暗自渴望的、难得的平和与安全感。“轻轻碰触他人的手就可以与我们的内心深处'对话'”——这一念头是好莱坞式的幻像,还是确有道理?
30年来,社会学研究结果确认:那些生活幸福的伴侣,健康状况也最好。 他们患感冒、心脏病甚至癌症的几率也更小[1]。 某些研究继而认为,这正是得益于身体的爱抚。
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员彼特·蒂森让一些婚姻幸福的女性在评委面前做一个公开测验。正像90%的人会有的反应一样,她们很紧张。第一组人在“测验”开始前并未与丈夫有过身体接触 ,她们的心跳速率和应激荷尔蒙分泌水平迅速上升。第二组在测验前听到丈夫话语鼓励,但她们还是不能减少紧张感,就好像丈夫之前不在身边一样。而第三组人,即肩部或颈部得到爱人短暂按摩(10分钟,用少量精油)的女性,在接受测验的时候则平静得多。她们的心跳速率和皮质醇的分泌都维持在正常水平[2]。
在另一项研究过程中,同一组研究人员用一星期时间,近距追踪了51对伴侣。这些男女互相触摸或性爱的次数越频繁,他们体内的皮质醇的分泌水平就越低。这再次证明,差异并非由语言交流情感的质量不同而造成,而是源于每天的拉手、拥抱或对皮肤的相互抚摸。并且,他们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越大,因抚摸产生的——抑制皮质醇分泌上升及情绪变化——的保护作用也就越明显[3]。
触摸给我们带来情绪上的抚慰,同时,它对情感交流、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所长哈洛在1958-1961年曾做过一个实验,考察皮肤接触对情感交流的影响。
在试验中,哈洛用两个代理妈妈来养育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一个代理妈妈用金属丝做成,在胸前按有一个奶瓶;另一个用类似真母猴肤质的软布做成,但不安奶瓶。
俗话说:有奶便是娘。如果照这个解释,那么,小猴子应该是经常爬在安有奶瓶的金属丝妈妈身上,但事实并非如此。小猴子对金属丝妈妈很冷淡,只在肚子饿需要吃奶的时候,才爬到金属丝妈妈身上。相反,小猴子对布妈妈却显示出强烈的喜爱之情,总是紧紧地抱着它;尤其是在受惊或不安的时候,更会奔到布妈妈身边,死死地搂着它。如果在布妈妈身上也安装奶瓶,那么小猴子就几乎不会再接触金属丝妈妈了。
这个实验说明,小猴子对妈妈的依恋,主要不是因为有奶吃,而在于有没有柔软、温暖的感觉。
哈洛在另外的实验中还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代理妈妈养育的小猴子,即使得到很好的照顾,生病和死亡率也比由母猴哺养大的普通校后高,长大后的行为表现也没有普通小猴正常——用金属丝妈妈长期单独养育的小猴子长大后缺乏协调性,胆小畏缩,攻击性强,对性的反应冷淡;用布妈妈养育的小猴虽然没有这么糟糕,但在情绪上也很不成熟。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做“皮肤饥渴”,是指那些小时候得到父母亲拥抱、亲昵很少的孩子长大后,心中会形成一种潜在又深刻的对被关心、被爱、被抚慰的渴望,如果这种感觉过于强烈,就会导致一种病态的情感需求,形成心理上的“皮肤饥渴”。
如果一个孩子从婴幼儿时能充分地享受到母亲的“皮肤接触”,让婴儿感到母体的温暖与柔软,就不会形成心理上的皮肤饥渴,会对自己所获得的爱感到满足,这对培养孩子日后的情绪平衡能力、自信心以及关爱别人的能力,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相反,缺少母亲拥抱抚慰的孩子,不仅性格容易偏向孤僻,其心理和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触摸具有神奇的力量,习惯于触摸别人和接受别人触摸的人,情商和智商都明显高于疏离别人的人,而且前者也要比后者更健康快乐。触摸能够传达任何语言无法比拟的温情,是良好的伤口愈合剂,也是增进感情的催化剂。
英国著名的医学专家、畅销书作者弗农·科尔曼呼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运用触摸的力量,鼓励别人触摸你,可以找别人替你修指甲、洗头、按摩,多拥抱亲人朋友,主动接受别人的拥抱亲吻,这对于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都十分有益。
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