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14年第3期(总第3期) > 儿子的故事 / 吴立军

儿子的故事 / 吴立军

 



儿子第一次参加钢琴比赛

    做了父母的人才知道,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的成长。从今天开始,妈妈决定把儿子的成长点滴在空间记录下来。儿子学钢琴已经一年,今天参加学校才艺比赛,在钢琴幼儿组得了第二名,儿子虽然有点失望(呵呵,因为听完评委的点评他以为可以得到第一名),不过在爸爸妈妈说家里正好缺一个煮蛋器的时候他又重新开始兴奋了,这可是他自己挣到的第一个东西,爸爸说:儿子,咱们把煮蛋器放在新房子用!儿子说:好的,房子是爸爸妈妈挣的,我就挣煮蛋器!爸爸妈妈在听到评委老师点评的时候感觉比表扬自己还要开心,加油宝贝! 


竞争的影响

    最近看各种育儿经最大的体会是孩子最好不要在竞争环境中长大,感觉比较有道理。不过,暑假期间带了两个年纪相仿的小朋友,却让我反省到底怎样才是最合适的方法。

    儿子6岁出头,侄儿将近7岁,正是非常调皮的时候,不夸张的说,要是给他们住在一间屋顶能够被掀起来的房子,他们肯定是会不遗余力地去掀的。他们的特点是在他们没有和你共鸣(好像只有晚上睡前要求我讲故事才会共鸣),我很温柔地说话是完全没用的,需要用比他们的噪声更大的声音嚷嚷才能让他们有所感觉。于是,让他们正常地起床、洗澡、吃饭等等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们都会非常拖拉。这两天发现,如果我先把儿子搞定,然后说,快去,待会哥哥先了,他会有点动力地去。侄儿的荣誉感很显然比儿子强,他会跃身而起,快速穿好衣服裤子,第一时间冲进洗手间,撒尿、刷牙、洗脸一气呵成,而且还要先挤好牙膏占着刷牙的地方。

    到了吃饭,刚开始的时候都比较慢,因为碗里东西比较多,好像看不到希望一样,等到剩下一半左右,如果我说:儿子,快点,我觉得你会比哥哥先吃完!侄儿就会狼吞虎咽,把所有东西都装进嘴巴里面,以至于饭在嘴里都不能咀嚼!

    暑假开始教两个孩子打乒乓球,刚开始很显然侄儿的兴趣比较大,每天会缠着我和他弟弟跟他打,儿子的兴趣比较有限,每次都不太主动,需要要求才会上台。这两天儿子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似乎找到了手感一样,能来回十几下,而侄儿可能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接球次数少。这下儿子来劲了,觉得自己比哥哥厉害,在两人轮流的时候不断说:妈妈,哥哥已经打了很久了,该我打了,我们回家买个球台吧。

    那么,到底是兴趣的力量大还是竞争的力量大还是两者需要结合起来?


 

卖报

    儿子班上组织南方都市报“小鬼当家”卖报活动,由于去年已经和泽泽哥哥在顺德有过一点体验,想着自己能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儿子愉快地答应了。

    周六早晨,起得很早,去正佳广场的时候商场还未开门,不过班上已经到了好些小报童们。兴奋地和小朋友们打闹了一番,各自领了15份报纸,开工啦!

    开局不错,可能是由于妈妈们跟在后面,三个孩子在一起,几个男人纷纷慷慨解囊,每个孩子顺利地卖出去了2份。不过孩子独自都很胆小,不敢上前询问是否需要报纸,于是家长们把孩子带开了。这下坏了,儿子只敢举着报纸,晃来晃去,即使偶尔敢开口也是用蚊子似的声音胆怯问。这样碰了很久的墙总共卖出去5份后,儿子惊觉自己找不到好朋友了,于是垂头丧气地跟我说:妈妈我想回家!我问他想到哪里卖?他说要回大本营,于是只好往回走。在路上碰到两位同学都已经卖了15份重新回去拿了更多的报纸,儿子更加难过了。

     我们坐在马路沿上,“你想拿最后一名吗?”儿子摇摇头,“那你还想卖报纸吗?”儿子也摇摇头。可怜的孩子,其实妈妈脸皮也很薄,被人拒绝的滋味确实难受,可是能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啊。这时儿子的同桌来了,15份卖完人家已经准备回家了。看到儿子垂头丧气,同桌家长说:我们来帮助同学好不好啊?于是同桌举着报纸一直不断地询问路过的行人。这份报纸将近15分钟才卖出去。儿子看到别人卖报也经受如此大的挫折,可能又有了信心重新举起报纸。

   剩下的这10份报纸花了65分钟才卖出去,估计要问20个人才有一个人会买,真是难为你了,宝贝。你要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屡次被人拒绝,屡次受到挫折,可是我们不能就此放弃,内心的强大和坚持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最有力武器!

    拿到赚到的两块钱,我问儿子:下次还卖报吗?“不卖了!”儿子坚决地回答。

    经验总结:中年男人是买报概率最高的人群。为什么呢?


乒乓球

     去年暑假在老家教儿子打乒乓球,感觉他挺有球感的,于是找专业教练教。

     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啊。其实专业的学习就是把甩胳膊变成机器人动作,不能有一点点变形。儿子对于学习这种动作很显然不在行,身体的形状总是不对,拍子打完后不能正对两只眼睛中间,拍子放下后不能固定在离桌面一掌的位置,肘关节的位置老在变化。从教练的表情可以看出,儿子绝对是一个小脑不发达的疑难杂症!旁边比他后学的一位同龄女生的动作倒是很快就定型了。

     一方面,我赞成教练的意见,要先固定动作以后才能提高水平,看到旁边小孩子漂亮地拿着拍子甩来甩去能把我的眼珠子都勾下来;另一方面,让正处于好动期的孩子这么痛苦地固定一个机械的动作来换取以后的所谓高水平是否值得?

 

兴趣的力量

    儿子从小喜欢拼装各种玩具,乐高是最爱。上次钢琴比赛爸爸妈妈奖给儿子的是乐高2009年科技旗舰版,总共1877片。儿子拿到后兴奋异常,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真是废寝忘食,每天至少拼装3个小时,每次都是我提醒不能再拼了,他才会恋恋不舍的离开。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10天,终于大功告成。毕竟年龄太小了,最后拼装出来的车吊车部分能动,电池却不能驱动轱辘。不过儿子还是很自豪和得意地说:都是我自己拼装出来的!过了几天,另外一个模式的说明书被下载下来,儿子觉得轱辘不能驱动的车有缺陷,便毫不犹豫地说:妈妈,你帮我拆了吧,我要拼新的模式。于是,儿子又战斗了7天,拼装出来第二种模式比较准确了。6岁的孩子,抱着自己拼装出来的宝贝,在家里的地板上跟着爬来爬去,估计非常有成就感吧。

    现在我好奇的是:如果小孩子的作业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那么家长和老师是不是根本不需要催促?或者说如果把拼装儿子喜欢的乐高变成他天天的作业,他会不会最后也变得不喜欢了?

 

悦读之星

    儿子不喜欢出面竞选任何荣誉,对于班级各种“星”以及班干部的评选能躲则躲。回家问为什么。他眨着眼睛说:我害羞呗。

    这天,班主任老师在Q群上恭喜两位小朋友经过自评和小朋友投票当选为当月的“悦读之星”,其中居然有儿子,大惊后又喜啊!不是因为他当选了,而是因为他居然想去被评选了!

    回到家里,我兴冲冲地问儿子:你今天有好消息告诉我吗?儿子无辜地望着我满脸的期待:没有啊。经过不断地提醒,这个小子终于反应过来了。然后跟我描述了过程:老师让所有的小朋友都站起来,然后开始说出条件,不符合条件的坐下,结果到最后只剩下7个人了,老师让大家投票,最后儿子得了29票另外一位小朋友得了30票,两人当选!

    哦,原来儿子是“被”参选了。



Copyright © 2024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scnught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