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15年第3期(总第7期) > 紫荆丽人秀: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辑

紫荆丽人秀: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辑


 


1717732939642.png 

       王宏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伦理学、价值哲学。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项目“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及公共价值构建”等4项。已撰写出版的专著有《社会价值:统摄与驱动》《命定与抗争》等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评定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1996—2000年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曾任全国高校思政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两课”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广州市妇女研究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曾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进修及从事合作研究。


 

       王学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德育。《新加坡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多元文化的学校德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项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广东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优质课程建设。主持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题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主持广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广州市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获得2001年获广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华南师范大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二等奖;2003年获第4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研成果优秀奖;2006年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获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片二等奖;2009年获教育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多媒体课件。


 

       邝丽湛,硕士生导师、教授、教育硕士(政治)导师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学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出版了个人专著1部、合著2部、编著5部、主编和参编教材9部,主编教材《思想政治课教学技能训练》获得华南师范大学“教材建设奖”。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权威刊物、省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承担教育部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十五”课题子课题3项,主持广东省“十五”规划课题1项,主持华南师范大学重点教研课题3项;多次参加全国学科教育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曾荣获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一等奖和教学工作优秀奖,主持设计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技能训练》网络课程获得华南师范大学首届教育软件评比三等奖;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专家、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中政治教师远程培训首席专家、《中学政治教学》杂志主编、广东实验中学兼职副校长。


 

       刘卓红,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哲学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点召集人。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专长为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形态、唯物史观与中国社会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近年来围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与“马克思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两大研究主题展开研究。 2001年作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带头人,成功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政治教育博士点,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并招生。迄今为止,已培养博士生10余名,毕业的博士先后成为广东省内高校教学与科研骨干。积极参加全国本学科高端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获得肯定,在同行具有一定的影响。曾多次受邀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国巴黎第八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等国际名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与英国新左派研究团体以及英国研究马克思的著名学者麦克莱伦等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座谈,取得较大社会反响。2014年7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近30项。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红旗文稿》等全国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多项获得省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励。曾任广东省第四届学位委员会委员、省妇联委员、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现为华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点、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是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马恩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省伦理学学会副会长、省精神文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

       先后出版著作8部,其中代表作:1.《现代化建设主体—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地位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广东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3.《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探索-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开放德育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5.《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7.《和谐理性与价值重建-马克思发展哲学新话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先后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等全国学术权威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主要代表性论文有:《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论卢卡奇劳动、实践概念的发展思路》哲学研究1997.2;《对马克思晚年俄国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的再认识》2004.2;《发展:在事实与价值之间》哲学研究2006.11;《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与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2;《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5;《唯物史观进程中额马克思文化批判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8;《与马克思一道超越马克思》教学与研究2011.3;《价值的社会主义—一种对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的解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6;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新华文摘论文摘编。研究成果引用率高,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测到相关论文被引用高达270次;多次被相关博士论文、优秀硕士论文引用、综合或评价,并被多家网站推荐阅读。2014年11月12日作客南方网理论频道,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之路》的专家访谈,获很好的社会反响。


 

       江雪莲,博士,教授、政教系主任、伦理学研究生导师和指导组负责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导师、校学术研究伦理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兴趣为伦理学原理、比较哲学和比较伦理学、实践伦理学、政治哲学等。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国教育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伦理学会副会长、广东哲学学会理事、广东社会学学会理事和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等。目前承担的本科生课程有“中西伦理比较”“现代西方伦理思潮评介”“当代应用伦理问题研究”等,研究生课程有“伦理学原理专题研究”“实践伦理学”“西方伦理学史”“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哲学方法论”以及博士生课程“中国伦理学专题研究”。 承担并完成国家级和省级课题8项。主要有 “当代中国的应用伦理问题研究”(主持)、 “西方公民社会与公民道德”(主持)、 “现代商业伦理研究” (主持)、“新经济伦理究”“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出版个人学术专著2部、合著10余部。在《哲学研究》《哲学译丛》《光明日报》(理论与学术版)、《中国哲学史》《哲学与文化月刊》(台北)、《现代哲学》《学术研究》《伦理学研究》《浙江学刊》等海内外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曾赴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做研究访问学者和博士联合培养学者。


 

       孙诗锦,博士,教授,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研究生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西毛泽东思想比较研究》《京剧艺术与中国近代文化》等。主要学术成果有:《启蒙与重建:晏阳初乡村文化建设事业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8月);《现代卫生观念在乡村的移植——以20世纪20、30年代平教会的定县卫生实验为例》(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1930年代定县戏剧改良与乡村启蒙》《史学月刊2012年第2期》《定县实验与农村复兴运动》发表于《历史教学》2006年第5期;《晏阳初研的回顾与展望》(《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试论中世纪天主教高利贷观念的嬗变》(《学术研究》2007年第6期)等。主持的课题:2008年教育部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0世纪上半期乡村建设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


 

       李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在2003年前任教于广东省行政管理干部学院、广东行政学院、广东省委党校,从事了多年省直机关和广东省地市机关的公务员培训。曾于1998由国家人事部交流项目公派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国际发展部MPA课程班进修。为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中心备案之海外培训师。要研究方向:城市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管理、电子政务。


 

       张青兰,教授,硕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伦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近年来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等方向的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从教11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好教师,深受学生的好评,每学期教学质量评价都位列学院前几名,荣获华南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称号,并几次获得教学成果奖。所任教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全国精品课程。著有专著一部,参编教材多部。在《哲学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主持省部级课题、市厅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多项。


 

       张翔,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法学概论》《宪法》《民法》等课程。在《学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学习与探索》《广东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等国家级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完成省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多项。被评为华南师范大学第一届、第二届“我最喜爱的老师”;多次获评华南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


 

       周宪,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硕士,高等教育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6年7月留校工作,先后在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旅游管理系、学生工作(部)处工作,历任学生辅导员、办公室主任、系党总支副书记、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曾被评为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团委书记”“军训工作先进个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主持了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青年课题等多项课题。在《学术研究》《广东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篇。

       周宪认为自己是游走在家庭生活、行政管理和教研工作思维之间的职业女性。这三者之间,她是如此理解:经营家庭,多以感情为基础,以信任为手段,需要理解包容的智慧;从事行政工作,多以现实为基础,以高效为手段,需要解决具体问题的行动力;开展教学科研,多以事实为基础,以科学为手段,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

       行走在这看似有矛盾、有冲突的三者之间,她选择平实,保持行者的坚定;选择善良,实现心灵上的坚守;选择适当的妥协,做到巧妙的坚持。当然,这个过程,有过迷茫、困惑、彷徨和犹豫,但更多的是由此而生的存在感、获得感、满足感与成就感。


 

       赵艺,哲学博士,政行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广东省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专业方向为逻辑与认知科学。华师首届优秀主讲教师之一,主持并完成教育部、广州市课题,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哲学动态》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合作译注2部。

       喜欢的话:心怀美好、回报社会、悦纳生活,做最好的自己。


 

       洪岚,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学习经历:
       2011.2——2012.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列所,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7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政教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 。

       出版专著:
       《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个人爱好:
       游学和运动,曾经访问俄罗斯、美国、英国、意大利、希腊、德国、奥地利、荷兰、斯里兰卡、埃及、印度等国家。


 

       童恒萍,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至今在华南师范大学担任本科生公共理论课教学,2006年起在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担任中国哲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和科学技术哲学。



       颜海娜,博士,副教授、行政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担任广东省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是全国港澳研究会、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的会员。长期从事政府组织与绩效管理的教学科研工作,曾经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以及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青年项目等。近年来,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学术研究》《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澳门研究》《澳门理工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各出版专著一部。2011年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1年获得华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获得华南师范大学第一届优秀教学论文(教材)奖一等奖;2015年获得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工作者称号。



 

 

 

 

 




 

 

 

 

 




 

 

 

 

 




Copyright © 2025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4636114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