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胡劲松
(胡劲松 校工会主席、教代会主任)
带着春的气息,《紫荆树下》与读者见面了。如同它的名字,《紫荆树下》让人神往学校那满园的紫荆花,更让人陶醉那扑面而来的美丽芬芳。作为面向华师女教职工的专刊,它采用了电子刊物的呈现方式,其内容涵盖了女教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多个方面。我与女同胞们一样期待,它能展示女教职工风采,交流女教职工心得,支持女教职工工作,关心女教职工生活。
性别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个问题领域。说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因为我校的女教工占到了全校教职工的43.6%,她们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说它是一个问题领域,则因为女教工在职业、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职责,经受着不同的困惑。政治经济地位的平等诉求与尊重女性自然差异之间究竟该如何平衡,其实在不断困扰着女性同仁的思想和观念,也引发了男性同胞的思考。无怪乎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者会尝试不断地从边缘去解构位于中心的权力结构,以二元对立为基础去阐释和界定女性现象。其代表人物朱丽亚·克里丝蒂娃甚至认为,不存在一个可以明确定义的"妇女"或"女性":女性主义的实践只能是否定的,同已经存在的事物不相妥协。我们可以说'这个不是'和'那个也不是'。联想到过往有关女教师评职称的标准是否应该有别于男教师的讨论,无不让我们感到性别问题的重要。尽管如此,我校女教工仍然以自己的创造性实践不断解决着女性主义理论家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目前,我校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中有女教授124人,占教授总数的24%;管理岗位人员中有女性214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43%;而在工勤岗位人员中,更有女性26人,占到工勤人员总数的23%。她们用自己的选择,诠释着自己对女性角色的理解;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学校的贡献。她们当中,当然不乏成就突出的代表。但绝大多数,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才智。
我校的女工工作具有优良传统,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女性研究硕果累累,影响面甚广;女性服务贴近实际生活,维护权益诉求;女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深得女教工喜爱和响应。校女职委在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和建设和谐校园方面发挥了独有的作用。
《紫荆树下》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根植于华师校园,更应立存于华师女教工的心中。希望它与学校的紫荆树共同成长,也希望大家认同、喜欢和支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