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之旅2——西藏支教小记 / 林清清
朝圣之旅
对于藏传佛教的了解,大多数知道的并不多。其实藏传佛教又分为四大教派,分别是格鲁派、噶举派、萨迦派和宁玛派,有些学者又称之为黄教、白教、花教和红教。
格鲁派(黄教)僧人带黄色僧帽,故称黄教,藏语格鲁意即善律,该派强调严守戒律,该派势力最大,原来属政教合一的,大家所熟知的达赖和班禅都属于这一派。格鲁派有六大寺,分别是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前三寺是拉萨三大寺、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即后藏地区,塔尔寺位于青海湟中县,塔尔寺是当地佛教徒为了纪念宗喀巴出生地而建造。拉卜楞寺是甘肃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安多藏族地区最大的宗教圣地和宗教文化中心。
噶举派(白教)由于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后人学者又俗称“白教”,此派注重密法的修习,而修习密法又必须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的途径。最先兴起活佛转世神秘主义先河的便是噶举派,这一派在海外影响力也比较大,以十七世大宝法王为代表。
萨迦派(花教),创始于1073年,因该教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萨迦派不禁娶妻,但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近女人。萨迦派僧人戴红色、莲花状僧冠,穿着红色袈裟。以日喀则地区的萨迦寺为代表。
宁玛派(红教)僧人都戴红色僧帽,故称红教。在各派中历史最久,形成于公元11世纪。“宁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古”和“旧”。所谓古,是指教理是从公元8世纪时传下来的,历史悠久;所谓旧,是说它的一些教义教规是以古时候吐蕃的旧密咒为主。宁玛派与西藏本土所固有的宗教——苯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位于山南地区的敏珠林寺为代表。敏珠林寺的藏香最为有名。而在我们探访时印象最深的则是藏族民族在寺院修复劳作过程中欢快的气氛,边唱歌边劳作,非常愉快!如果看到有人对着他们拍照,他们还会专门摆出pose来。
援藏工作有一大好处就是与当地同事的较深入的接触,这是与一般游客完全不同的状态。早我一年来藏大工作的曹老师有个小本本,上面记录了一些当地人才知道的信息,如朝圣班车。他们曾经在当地同事的介绍下,乘坐朝圣班车去过桑耶寺。曹老师热心地与我讨论,并计算让我去踩点,后来我们真的又去了著名的直贡梯寺,这里是世界三大著名天藏台所在地之一。一个在印度叫斯白天葬台,一个在山南叫青朴天葬台。
朝圣的车一般停在大昭寺广场前面的朵森格路和宇拓路交叉的路口。朝圣的车出发的时间都非常早,而拉萨天亮的又比内地晚两个小时,因此在拉萨5点多起床,赶六点前出发的车无异于半夜起床的感觉了。朝圣的车还有去直贡梯寺、楚布寺、扎耶巴寺、甘丹寺、热振寺。
本来想先去热振寺,热振寺的车不在大昭寺广场,于是跑到东郊客运站,当天,发现并无去热振的车,因为热振寺太远了,隔天才发车。拉萨的有些客运车要视情况而定,有车就走,有时说没车又没车了。当天有发往直贡梯寺的车,于是,我们就去了直贡梯寺。
直贡梯寺灵魂超度独具特色,它能使灵魂出窍。这种灌顶方法只有该寺的活佛才能施行。佛教认为,人死后灵魂有可能进入“三善趣”(即天、人、阿修罗);也有可能进入“三恶趣”(即地狱、饿鬼、畜生)。如果通过直贡提寺活佛“灌顶”(佛以大悲水灌顶、能使功德圆满),灵魂就会从头上出来进入三善趣。如果不灌顶,只要你到直贡提寺天葬场用头轻轻碰那里的嘛呢石,死后也会进入三善趣。据说,有一些离直贡梯寺很远的藏民在去世后都会想办法前来直贡梯寺天葬。
西藏的寺庙非常多,但热振寺有其独特的美。1057年,格鲁派的前身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建造了这造寺院,直到今日这里的交通依然很闭塞,许多地方是没有路可走的,似乎就是在草原上沿着一些轨迹在走,更别提900多年前。仲敦巴如何发现这块宝地的无从得知。但至今很神奇的是,热振寺周围有二万五千多株参天柏树,而其它地方再没这种古树。热振寺在1951年地震中毁坏过。现在重新,这次去见到了初具规模的主殿,还有侧殿,里面的唐卡是整片布绘制而成,整个大殿的三面墙所包围,还有一层厚的塑料膜进行了保护,从佛祖诞生一直到成佛等许多故事一一尽现。据说这唐卡是集体创作,但却天衣无缝,完全是巨作。由于残垣断壁较多,寺院很快逛完了。于是又逛柏树林,又下山有河中沙洲美景,突现的双彩虹和似佛光的奇景。
拉萨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如班禅住地扎什伦布寺,以精美壁画闻名的萨迦寺、以珍珠唐卡知名的昌珠寺,这唐卡是元代西藏帕竹王朝时期乃东王王后出资,用约3万颗珍珠串起的观音菩萨像,因历史悠久、制作精美、造型独特,此唐卡可谓价值连城。该寺还有文成公主绣的释迦牟尼巨幅刺绣。因为西藏海拔高,空气非常干燥,有许多在内地不易保存的文物等,在这种高干燥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反而得以保存。西藏有不少土蕃时期的文物得以保存,一是藏传佛教影响深远,人们有敬仰之心,有意保存;另一原因则是自然环境使然。
最美多庆措和普莫雍措
西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样,非常壮观,美的让人吃惊!
第一次见到多庆措是在到达西藏后的两周,因为高反不严重,正好学院在康马县做旅游总规中期汇报,同事们把我带上了。本来这次不要考察多庆措,但热心的韩主任委托副县长跟边防站打了招呼,在藏族同事尼玛和四川籍司机师傅的带领下,从康马县城出发,大约又开过近两小时的车,中间还过了边防站。康马到亚东都属于边境县,有一部分领土是与不丹、印度(原锡金邦中那部分)交界的。一过边防站,景色更加荒凉,路修的非常好,车却非常少,开了一小会,发觉路左边的田地里在举行着盛大的仪式,尼玛老师是亚东人,又是藏族,非常熟悉藏族的习俗,他告诉我这是“春耕节”,藏文化里特别在意一件事要开个好头,因此,在春天开始播种前要有一个盛大的仪式。全村人都会穿上最华丽的民族服装,还要请喇嘛来念经。以前是耕牛梨地,耕牛也要着盛装,现在则是一长排颜色鲜艳的小拖拉机,据说是援藏过来的拖拉机,一致地插着五星红旗。天如此湛蓝,空气如此纯净......我想合影,想询问他们同意后才拍照,同行的尼玛老师帮我用藏语问的,因为这里属于比较偏僻的地方,村民们大多数不会讲汉语。询问一位老伯,虽然我听不懂,但看得出他的淳朴!等看过人间仙境般的多庆措再返回时,我再次被感动了。回来时,路的右手边,春耕仪式正要结束,我坐在车里,就在离我很近的地方,有一位藏民正在开着拖拉机,我隔着窗向他挥手,因为车一直在慢慢开,结果看到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向我们招手。这阵势,唉,尼玛老师告诉我,他说,林老师,因为我们今天要赶回康马,否则,这些村民们会很热情,很可能会招待我们吃晚餐,甚至邀请住到他们家里呢。我真的很感动!在西藏的这些日子,被太多的事感动!在西藏拍了近5万张照片。单反带回广州后,实话实说,除了中秋拍了几点月亮外,我再没拿出过相机。
车继续开了一个小时左右,突然眼前一大片雪山呈现在眼前,雪山的前面是美丽的湖水,还有大片的飞鸟。一切都那么静谧,当时是正午,太阳光很强,一座座延绵的雪山就在眼前,那么近。尼玛告诉我,这里有七座雪山一字排开,其中最高的为卓姆朗日峰,当地人也将之称为七仙女。而山的那边就是不丹。我想,当七仙女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惊呆了,那一瞬间的感觉是这是只有天堂才有的风景吧。我在几年前在世界著名的Banff、Jasper国家公园住过一小段时间,见到已经美到窒息的雪山。然而,我觉得这里的风景,比Banff、Jasper的风景还要震憾的多。有大片的野生的鸟在湖面上,一切都太安静了,路上很久都没车经过,更没有什么游人。我带了望远镜,用望远镜观鸟,大片的野生鸟,太震撼了。我把相机镜头拉到最近,可还是觉得拍的不够过瘾。突然大片的鸟儿飞起来了,我赶紧抓拍,这次拍下了不少动态的好照片。原来是尼玛老师见我拍照,就故意吹了口哨,鸟儿们突然听到声音,纷纷飞起。景很美,风很大,天很蓝,紫外线很强,我穿着最厚的羽绒服,还是觉得很冷。景再美,也要离开,我依依不舍,在这里呆了不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吧。然而,我却再也无法忘记这里。
6月份,又有机会和援藏同事再次前来,这次湖面缩小不少,没有见到3月时大片的鸟儿,却见到了黑颈鹤,那天在湖面退去形成的沼泽地上我们等着夕阳西下,要拍日落金山。当晚住在附近的多庆村,晚上拍星星,一早拍日出。我们这次几乎成了摄影之旅。留下了不少好照片,早上拍的村民的后院加上远处的山,在光影的作用下,有油画的感觉。而我的摄影技术也在磨砺中慢慢有了些提高。
大家开玩笑说,多庆措这名字太难记了,如果叫多情措,就很好记。这些名字都是根据藏语的发音音译过来的。比如八一镇,我们以为是后来给取的名字,其实也是音译的。
这次多庆回来的路上,我们又绕到了普莫雍措,在藏语里是少女湖的意思。在广东的餐厅里吃饭,我们喝服务员叫靓女。北方直接叫服务员。在西藏,大家叫普莫。这湖的名字起的真好,湖水纯净无比,还有远处的雪山。而湖边有许多奇石。希望游客少点去,否则这些石头可能会被捡完了。这里海拔有5000米,当时车子翻过一个山坡,这湖就这么突然呈现出来。同行的刘老师一直说,真神奇,怎么刚刚没,难道没有一个地方让湖水漏一点出来。呵呵。我让师傅把我拉到远一点的地方,我不想停在一角拍照,我想多感受一下这湖。我再远远地走回来想与大伙汇合,却发现,高海拔走路确实有负重二十公斤的感觉,因为我走了半个小时,还看不到大家影子的时候。我向师傅求助,又开车来接我了。西藏天黑的晚,当时已经晚上8点了,还是大白天的样子,我们大约9点离开,因为当晚还要过岗巴拉山和羊湖。晚上在羊湖顶上,看到了最美的星空,由于大风、寒冷,技术水平有限,并没有留下最美的星轨图。然而,最美的星空留在了心里。这次行程很赶,只有两天时间,却见到了最震撼的风景。原谅我一直用这么单一的词,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形容我的感受了。
在西藏度过了5个月的时间,离开的那一刻非常不舍,有一天我还会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