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14年第1期(总第1期) > 雨崩徒步记 / 高广方

雨崩徒步记 / 高广方

 





        我是一头弱驴。这次出行让我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年纪最大、走路最慢,户外经验少,摄影设备和技术最差。

        不过,没有关系,我爱户外,我爱徒步,我爱大自然,我爱一切美丽的事物,最重要的,我还能走得动。我会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呵呵。我甘心当一头弱驴,而且,要尽情享受驴路上一切一切、点点滴滴的美丽。

         从磨房上看到小菜发起的帖子,我就报名了。

         我愿做一只飞鸟,在天空飞翔。麻雀虽无华丽的外表,无伟岸的身躯,既不稀奇又不珍贵,却是最追求自由的族类,不被驯养,是"不自由,毋宁死"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此行我叫麻雀。

         一行七人,五人(全是女生)来自广东,但我们还是约了飞到昆明汇合,然后乘晚上6点的卧铺大巴到达香格里拉。在香格里拉稍事修整,并与另外两人(全是男生)汇合,七人包车到达飞来寺。第二天,包车到达西当。从这里开始了我们的雨崩徒步之旅。

        在飞来寺,我们从7人增加到8人,一位65岁的老伯,独行侠,加入到我们中间来。木子担心说:老爷爷能不能走动啊?我说:可能是高人。后来事实证明他果然是高人,比我们好几个都更强。他没有我们的装备,登山鞋、登山包、登山杖,他就是军球鞋、一个布袋、一根木头拐杖,走了和我们一样的路,速度还更快。

        我因为昨天强烈的胃痛,今早不好的胃口,以及看上去就不像一个强驴的样子,被大家一致认为我应该骑马。我自己也认为我应该骑马。第一次出门的肥猫和看上去柔柔弱弱的Chris都选择了骑马,大家甚至都没有问我的意见,就对马队说:四匹马,三个驮人,一个驮背包。

        那边就忙忙地准备四匹马。我忽然心里一动: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出来是为什么的?为了体验体力透支的感觉、为了自由地行走在天地间、为了尽情欣赏美丽的风光!可是,一旦我骑上马,这一切就都不复存在了。我会失去自由感受的机会,只有被马队控制着赶路的份儿,不能随意停留,不能随意拍照,不能随意欣赏。"走马观花",就不只是一个成语,而是事实了,呵呵。

        所以,我的驴友们在说着四匹马,马队在准备着四匹马,我这边却说:我不骑马,我要徒步。我说了一遍,又说了一遍,大家似乎都没听到,只管张罗四匹马的事。等我再一次大声地宣布我不骑马要徒步时,大家都很诧异,也有些失望,我知道是担心我走不动,也担心我半路犯胃痛。但是我自己有信心,最不济走慢一点就是了。

        我在大家失望的目光中,坚定地选择了徒步。这是我此行所做的一次最正确的选择!

        我知道会很辛苦,但是,旅行不就是要这种体验的吗?

        的确比较艰难,走不多远,我就气喘吁吁。小菜和小贤选了一条小路。攻略上说,任何一条小路都会殊途同归。但对于我这样的弱驴,我打算老老实实地走大路,万一走错了路,就麻烦了。

        我和木子同行。走了一段,木子说:"小菜她们怎么还不见?会不会迷路?我先到前面看看。"于是就剩下我一个人了。走啊走啊,终于,听到木子在前面喊:"快到休息站了!"

        马队以及先到达的,都在这里休息。小菜和小贤不久也到了,她们因为拍照耽误了一点时间。

        第一段路程我对自己很满意。我不是都追上马帮了吗?呵呵。

        第一段行程,因为小雨霏霏、浓雾弥漫,什么都看不到,没有什么风景可言。过了第一个休息站后,雾气开始渐渐消褪,虽然小雨未停(一路也不曾停过),但风景却看得见了。高山杜鹃漫山开放,远处的山上,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我落在最后,索性就慢下来,看风景、拍照,并不觉得怎样累。

        一路不见一个人影。虽然见不到人,但我心里很平安。原因之一是风景太吸引我,令我满心欢喜,想不到害怕的事。原因之二是我知道他们在前面等着我。如果我真的遭遇什么情况,他们必会来救我的。这样的信心,是一种非常温暖、非常美好的感觉。隐隐地,我似乎听到有人在喊"麻雀",虽然我无力应答,心里却是高兴的。

        果然,在第三个休息站,龙飞和木子在等我。龙飞说:我们都休息了半个小时了。我心想:并不算长啊。我才喝碗酥油茶、烤烤火,龙飞就催我:"快走快走!你走得慢,不会很累的。越歇越不想走。笨鸟先飞!"我忙说"好"。

        步步是景,步步让人流连。杜鹃花、树胡子满山遍野,令人不舍。都以为下雨天不适合走雨崩,我倒是以为,下雨天有下雨天的韵味,甚至是更美好的韵味,虽然没有蓝天白云的衬托,但雨中的杜鹃别有一种妩媚。

        当面前的雾忽然散去,远处青山翠绿,白云如飘带萦绕半山腰上;山下也豁然开朗了,一座小山村在白云缭绕和翠绿中静默。这哪里像是人间?面对此情此景,身体的任何疲惫都被全然地卸下了!唯有喜悦、唯有感动!

        我到达时,大家都已经冲凉、休整啦。雨崩的条件没有我们想象的恶劣,几乎天天可以洗澡;当然讲究享受的人就不要来雨崩啦。

        大家叫着:麻雀你终于来啦!然后就去吃饭。此行唯一的一顿奢侈大餐:一大煲鸡汤!不要以为这里的鸡一定是走地鸡、生态鸡,其实是从山外面运进来的。这还不要紧,最怕的是冰箱里冻了不知道多少天的。我们的这只鸡,显然就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鸡汤味道还可以,鸡肉就难以下咽了。

         然而,能够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还有鸡汤喝,大家心满意足。


         第二日徒步冰湖。

         今天雨不大,而且时断时续,大多的时候无雨。但也没见太阳。

         路途的泥泞和艰难,不必说了。不艰难还不去了呢。

         到了大本营,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当年中日登山队的大本营。若干年前就听说过这事,但不知其详。后来回到飞来寺,回到守望6740客栈,看了《卡瓦格博》的片子,才知道原来大本营曾经有过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早知道就好好地多看几眼了。当时所见,就是一片平地、几个帐篷,供人歇息的。一个藏族男孩守着帐篷,见我们来,便把火挑大了,给我们烧水、冲酥油茶、泡方便面、烤火。

         吃了方便面、喝了酥油茶之后,继续赶路。

         先是一段比较平坦的路,我依然走在了最后,因为我还有心思拍照。走出了丛林,视野开阔了,风景越来越好。云遮雾罩的雪山、白云缭绕的青山,以及变化万端的云本身,都是可圈可点可入画。

        但是,接下来的一段"绝望坡"真的让人绝望啊!坡在灌木丛中,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似乎并不特别陡峭,却走一步都令人气喘、心虚。可能是海拔高的缘故吧。我早就脱离了众人,努力想赶上前面的人,或者至少能听到点人声、看到点人影,但是没有。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啊!

        最终还是达到目的地,一个小山包的顶上。

        木子说我来得晚了,刚才雪山露出了全貌。没看到就没看到吧,我看冰湖去也。冰湖,是一个小小的湖,湖水并不清澈,也不蔚蓝;雪山,大半被云雾所遮挡,只能看到下面的部分。冰川与湖面相连,虽然风光不足以震撼,却是极为奇特的。我所追求的,也不是风景的震撼--能震撼一把当然求之不得--乃是这个过程,一个挑战自己、认识自己的生命体验过程,以及行在路上的过程。

        我想走到冰川之上。但是,他们在遥远的山上拼命喊:"麻雀!快回来!不要走过去!"我不好意思了。不想他们受惊,不想他们为我担心。他们怕有雪崩。

        我想坐在湖边,面对着雪山、湖泊,坐上几个小时,就像我坐在纳木错的湖边一样。空气中似乎有一种纯净的气息沁人心脾,似乎有一个洁净的精灵在人心里舞蹈。

        然而,我们要返程了。

        下山的路就是下山了。因为泥泞,因为陡峭,所以,要倍加小心,顾不得看风景,其实,原始森林里,除了树,原也没多少风景可看。

        早8:30出发,12:30到达冰湖,下午5点回到客栈。因为在下雨崩村附近流连了一段时间,回来得晚了一点。

        我问神湖的强度,龙飞说:跟神湖比,冰湖就是散步。我当即决定:放弃神湖!

        但是,后来我知道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我相信:神湖,我是上得去的!

        昨天经过迷失天下客栈时,我已经观察到有一个二楼的凉台,热闹时应该是酒吧,但现在人不多,所以酒吧并无营业。但在栏杆处放置了一溜沙发,正是面对雪山的方向。晚饭之后,我就上去了。

        我想想点东西,却什么都想不起来,大脑在雪山面前休眠了。

        对面的正中,是一座青山,两侧各一座雪山,分别是卡瓦格博和神女峰。每座雪山的两侧,又是青山。雪山顶上总是云遮雾罩,所以,雪山呈倒三角形。与其说看山,不如说看云。不知何时,在山腰出现一团白云,丝丝缕缕都清晰可见。云的轻薄飘逸,如"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不知是云在飞,还是霓裳在舞,让人百看不厌。云是流动的、变幻的,眼看着它闲庭信步般悠悠然从这边飘向那一边,渐渐地身形越来越轻浅、越来越稀薄,终归于无形。做一片云,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美丽、飘逸、纯净、自在,终归于无,不留一点痕迹。

        一会儿这座山上一朵,一会儿那座山上一朵,我就这么追随着云的身影,始终沉醉于此、迷恋于此。此时此刻,我心中依然只有一个贫乏的词:美,真美!我明白了李白为什么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了。(哦,不对,我和山并没有"相看",我是自作多情了,呵呵。)

        下面有寥落的行人行行走走。小菜走过,路遇一人打招呼,我听她说:"我找我们一个同伴,商量明天行程的事--"我忙说:"小菜,找我吗?"下来了。


        第三天,我们兵分两路:一路是龙飞、小贤、Cris,徒步神湖。一路是木子、肥猫和我,徒步神瀑。小菜本来也是去神湖的,但是昨晚高反了,今天没有恢复,所以后来转去了神瀑。去神瀑的队伍又分做了两队:木子今天要离开了,他从神瀑回来还要出雨崩到飞来寺,所以紧着赶路,就先行了。肥猫与他同行。由神湖转去神瀑的小菜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呢,既然速度慢,又不赶时间,就慢慢地走,慢慢地游逛。我晚他们半个小时出发。龙飞说神瀑的路很平坦,只是最后一段坡艰难一些而已。

        7:50出发,路的确很平坦,后来有坡也不陡。既是游玩的心态,所以,一点不觉得辛苦。但是,心里却恐慌了,因为走了一个多小时,一个人都没有遇到。我觉得奇怪:我们出发得早,怎么会没有人赶上来呢?后来终于见到一个本地人,彼此打了招呼,他说:"去神瀑吗?"我说:"是。"在这条路上的游客除了去神瀑不可能有别的去处了。他说他也去神瀑,我问去做什么,他说去放牛。他说:"一起走么。"我哪里赶得上他?又哪里敢和他一起走?当他走到我前面时,赫然见他腰间别着一把大大的弯刀。我掂掂手中的拐杖,暗想:拐杖哪里是弯刀的对手?

        进雨崩时,虽然也长时间不见一个人影,但知道前面必有人等我,所以很有安全感。今天,没人等我了,没人知道我在哪里,万一有事我真是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啊!人的心是多么脆弱!这里是原始森林,本就阴森,且有许多的玛尼堆、经幡、哈达等,神神怪怪的,让人心慌。

        一次,忽听"叮"的一声马铃响,响得怪异。因为马铃总是响成一串的,没听过这么"叮"的一声。我四处张望,除了树,什么也没有。心里越发慌张。我几乎不知道自己到底怕什么。似乎每一棵树后、每一块石头下面,都危机暗伏。然而别无他法,唯有走下去。

        忽听"叮铃叮铃"的声音响成一串,我心里一喜:这是正常的马铃声!我寻声望去,一个红衣的女子骑着骡子悠悠然而来,一刹那我好像看到《红高粱》里的小媳妇。走近了,女子冲我笑,好漂亮的一个美眉呀!我也冲她笑。她问:"你一个人吗?"我想了想,说是。她说:"好厉害哦!"彼此用微笑祝福,我目送她在马铃声中远去的背影。

         终于走出阴森的原始森林,进入平坦开阔的草地,一个小木屋出现在我的眼前。进小木屋休息一下,喝碗酥油茶。问藏族哥哥神瀑还有多远,他说还有一半路,这里是牧场。

         在最后的那段路上,的确有一个很陡峭的坡,据说这才是被称为"绝望坡"的地方,并非冰湖的路上。但是,我走起来竟然没多少感觉,并不觉得累。倒是下山的时候,感觉到它的艰险难走,我奇怪我刚刚走过这样的地方。这里我也赶上了木子、肥猫和小菜。除了木子要赶路,肥猫和小菜也是游玩的心态。没有了龙飞在后面的催赶,大家都悠然起来。

        来神瀑之前,就听过这样的说法:神瀑的水很小,神瀑一点也不壮观,神瀑没什么好看的……

        神瀑果然是细细长长的一条水线,从高高的山顶飘飘洒洒地垂下来,有风吹过,水幕便随风飘逸。这真是世界上最细的瀑布了,但是,可能也是最高的。(没有考证,只能说是我所见过的最细、最高的瀑布。)不知那瀑布的源头,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或许没有人上去过吧。

        之所以叫神瀑,乃是因为藏人认为它是有神灵的。路上见有个藏人,一路三步一叩地上来,然后"转神瀑",即在神瀑下顺时针转三圈。这里离雪山很近,有的冰川位置甚至比我们所站的地方海拔还低些,所以,很冷。可想而知,神瀑的水(雪山融水)必然也很冰,淋在身上不会很舒服。

         这里离雪山很近,这边的雪山叫"神女峰",冰湖那边的雪山叫"卡瓦格博"。然而,因为下雨,神女峰严严实实地躲在云雾之后,我们所见的,只是距离较近的冰川。

         在神瀑前流连了一些时间,不要人催,自己就主动地、乖乖地下山了。太冷啦!

         下那段"绝望坡"的时候,因为尽是松软的泥土掺杂着碎石,又下着雨,倍觉路途难行。然而,一切的艰难,都成为满心欢喜的缘由。

         雨越来越大,等我们下到牧场,越越发大了。我们进了第一座小木屋躲雨、烤火以及补充能量。这里是个藏族妹妹看管的,一个很漂亮的妹妹,温柔娴静,意态和婉。

         等了一个小时,雨没有停歇的意思。藏族妹妹说:不会停的。那我们就出发啦!走着走着,雨越来越小了。回头望,来路上依旧阴云密布。原来雨是在高处下的,我们下到低处,便没有雨了。

         雨中的森林,一种草木的香弥漫,淡淡的,沉沉的,隽永、悠长。

         村前有一片草地,几匹马儿在悠闲地吃草。一条细细的溪流从雨崩河分流出来,流向下雨崩村,并在草地的平凹处汇成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倒映着雪山,又是一副别致的画。两只大白鹅在水边忙忙碌碌地找吃的。我们悄悄地靠近,终究不敢太靠近,不忍心太打扰它们。

         我们被这一幅田园风光所吸引,流连不返。

         出雨崩,我们选择了尼农这条线,是为不想走回头路,也是为体验别一种风情。那段难忘的行程,就暂且不说了吧。


Copyright © 2025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4636114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