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16年第2期(总第10期) > 人类终究难逃因人性复杂而引发的悲剧?

人类终究难逃因人性复杂而引发的悲剧?



开场看到角色穿着现代服饰、坐着大班椅、喝着星巴克咖啡,立马以为这个《奥赛罗》会跟立陶宛OKT的《哈姆雷特》一样将是一部完全解构的戏。可是,一路看下来,其情节、台词、结构等与原著基本吻合,对原著涉及的种族问题、人性问题、宗教问题等等也均有表达,似乎这也就是一部忠实演绎原著的戏。

    但我还是对这穿着现代人服饰、有着现代人举止的演绎思忖良久。
    我感觉到这极具现代感的形式背后有着鲜明的解构意图。尽管,表面上看,整出戏并没有通常我们会在“解构”一类的现代戏剧中看到的荒唐无稽的画面,也没有漫无边际的令人费解的呓语。
    这是一个穿越了古代而直奔当代的新《奥赛罗》。
    首先,故事发生的背景——守备部队的军营就很耐人寻味。事实上,《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gh)之前就有相关报道说,《奥赛罗》是一场“移形”阿富汗战场的莎士比亚军事剧。观影中场休息时,导演 Nicholas Hytner回顾了剧组如何引导演员表现兵营里的冲动与冲突的细节,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在美军驻伊部队发生的女兵被猥亵的报道。远离故土的士兵,无力挣脱服从命令的天职,而思乡的苦闷、前途的渺茫、充裕的荷尔蒙都会使得情色、金钱、军中职位等等成为点燃愤怒的导火索。新《奥赛罗》的“移形”当然不只是为了坐实当代战场的士兵情绪,其中,更有关于新的国际纠纷与政局动荡之下,人类最终难逃自古以来因人性复杂而引发的悲剧的沉思吧?
    其次,我在剧中还看到另外的所指。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戏剧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意识,其中,既有对基督教伦理规范的强调,也有对基督教原罪与上帝意识的认可,更有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人文主义思潮与基督教信仰的冲突与妥协,可以说,《奥赛罗》完全呈现了莎士比亚戏剧基督教意识的全部内容。而新《奥赛罗》则更多突出了人的主体性精神与基督教信仰的冲突与对峙——这出悲剧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无一不在表现这种冲突与对峙。奥赛罗、苔丝德蒙娜、艾米利亚、卡西奥,他们人性中的善与美好显而易见,但是各人的缺陷也十分鲜明,这种缺陷恰好被极端个体意识笼罩了心灵的伊阿古玩弄于股掌,最终,最具神性之美的苔丝德蒙娜惨死于对神性之美充满虔诚向往的奥赛罗的双手。整个观影中,最令我心绪难平的是苔丝德蒙娜与艾米利亚星空下的对话。透过艾米利亚颇具女权意识的关于“用小小的坏事来换取整个世界是值得的”宣言,我看到的是人的主体性觉醒与基督教信仰中凡事服从的冲突。当代两性关系、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能以一种绝对的规范来解决,基督教信仰事实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想到耳闻目睹的两件事。去年,我在美国访学,认识了一位华裔基督徒,她是劳工输出到塞班岛美军基地做服务员的,在那里她与丈夫相识并成婚,生子后她移居南卡州。后来因为丈夫在驻地与其他女人有染,她信仰了基督教,希望得以救赎,但是,现实的残酷与教义指导的顺从令其内心十分扭曲。2015年6月26日,美国通过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条例,基督教会立即组织讨论和抗议,教徒们悲痛而庄严地集会,誓死捍卫教义规定的只有男女才能成就婚配的纯洁性,显然,基督教对于纯洁性的维护跟一般民众对于自由的理解相互抵触。一方面,现代社会频频出现的失业、枪杀、离婚等危机,令很多人希望从宗教信仰中得到救赎,但是,人类自由意志的理性精神却与“不近人情”的规定窄路相逢,这个难解的命题将如何得解?当代宗教国家将如何应对这种冲突引发的情感焦虑与社会不安?

    这是一个忠实于原著,但却以现代化的困境为旨归的改编。用心的舞台设计、细腻的舞美呈现、演员贴切到位的表演都令该剧获得十分圆满的表达。尤其是奥赛罗与伊阿古两人的表现可谓不分伯仲,二人在表现人性的嫉妒、猜忌、自卑等变化时互为表里、共同推进。我们看到,悲剧的始作俑者是伊阿古,刽子手是奥赛罗,而悲剧的真正幕后推手则是人类与身俱来的种种弱点和缺陷,是人类在命运之神掌控下无能为力的攻守俱破——原著的精神在当代的语境得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丰富诠释。   

   


    以上,是我从一个东方观众的视角,以极为浅薄的对西方当代社会的理解写下的感想。此刻,我想到本土经典跨文化传播的问题。文化语境是戏剧意图最终得以呈现、并得以传达的最重要基础,观众的反映要从这里生发,如若缺失,恐怕就只能是看热闹了。数月前看台湾屏风表演班的《莎姆雷特》,其中多有台湾政坛文化的“梗”,不了解其中“玄机”,便不能与导演同乐;广州大剧院正在上演的英国国家剧院中文版舞台剧《战马》同样也有些水土不服,西方人与马超越敌我界限的深厚情感在中国观众这里似乎是有些不痛不痒;同样,新《奥赛罗》中可能有的“梗”恐怕也不是一般观众能够全部了然的吧?那么,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比如,《牡丹亭》的复杂意蕴又有多少能够为西方观众所理解?语境,是不是东西方戏剧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需要被说明与解释的呢?
Copyright © 2024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scnught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