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论》

主编说明:
一个好作家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甚至他本身就构成一部简易的文学小史。当代文学作为一种正在发生的语言事实,要想真正理解它,必须建基于坚实的个案研究之上;离开了这个逻辑起点,任何定论都是可疑的。
《格非论》是作家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作家论丛书之一,该书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介入当代文学现场,以作家论的形式为当代文学写史、立传。
我相信,以作家为主体的文学研究是永远有生命力的。
序: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先锋小说曾是一朵耀眼的奇葩,它是值得我们纪念与书写的。它唤起了当代小说文体意识的觉醒,改变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它曾经受了无比的赞誉与肆意的诋毁,它在夹缝中奋力前行,最终以不可阻挡之势,完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无边的挑战”。
时隔多年,再来论及先锋小说,其实是在谈论一段业已消逝的历史,以及一份渐行渐远的文学遗产。然而,事实上,这段文学历史与艺术遗产却悄然进入了当代小说写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先锋小说家当年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而开拓的领地正成为今日丰饶辽阔的文学沃土,当年惊世骇俗前卫反叛的文体与技艺也正成为今日深入人心的经验与常识。
尽管没有作家是带着标签写作的,但格非作为一个典型的先锋作家,他代表着先锋小说的高度和难度。在发轫之初,格非就以优秀的叙述才能备受关注。他的小说经由“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叙事技巧引领读者走入玄思的迷宫,向读者传递着作家对存在、历史、时间、人性等问题的思考,这种叙事与存在、历史、时间、人性等主题在小说文本中水乳交融,形成了“有意味的形式”。这在小说文体史上是具有典范意义的。
二十世纪这一页早已轻轻翻过,先锋小说作为显在的写作潮流已不复存在,但其精神至今仍在延展。先锋,它就是一种前卫的姿态,一种变化的方向,一种勇敢的抱负。它一次次从主流价值里出走,寻找与开辟新的生长点和创造空间。格非走出了叙事迷宫,重新出发。他开始直面当下,介入现实,思考人的精神存在的问题。这也许是一种逃离,但“逃离,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奔向,正如放弃恰恰意味着一种恪守。”在这样的时代,先锋派将变成一种写作意识,一种面对文学说话的勇气,一种面对时代回答的使命。
新世纪以来,格非秉承着先锋的气质与知识分子智性的风格,既倾听内心的声音,遵循内省式的写作,又立足于坚实的现实大地,深刻思考人类当下的精神疑难问题。他的小说既葆有鲜明的现代精神,又洋溢着浓郁的传统气韵,以典雅的语言与抒情性传统营造了一种“中国式诗意”,构建起了作家的“纸上的王国”。
作为这个时代最为严肃的作家之一,格非以他的作品捍卫着文学的纯粹性,并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自尊。他在变化的世界面前,一直探索人类精神世界中那不变的核心。他钻研叙述的艺术,创造新的语言地图,调查中国现实,反思中国历史,思索中国人未来的命运,并用自己独特的写作,将这些思索凝固成绚丽的文学记忆——正是通过这种文学记忆,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温了文学本身的力量。
格非的写作从时代的内部涌现,折射出文化精神的沧桑巨变,然而,他又听到了远古之音与未来召唤,因此格非始终在思考,并且不断在调整文化与精神意义上的当代书写。这便是他人所不能企及的文学高度和深度。
每一次的文学解读,都只能是无限地逼近作者的内心。本书试图从写作的脉络进入格非的小说世界,分析格非写作中始终坚持的对人的存在的关注和思考。这个角度或许是狭窄的,但它所通往的世界却是宽广的;此外,格非的小说又有着学者作家特有的深度,所有这些,都非笔者所能准确把握的。也许,一次次地逼近真实,亦是文学解读的美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