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师助教班的日子里(化环学院 王辉

我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后留在高校工作,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计划找一间大学去进修学习。当时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面向全国开办的助教进修班很受欢迎,加上已有同事在这里完成进修一年的学习,校址又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华南师范大学。经过华师的专业考试,我如愿获得了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助教进修班的录取通知书,有了我与华南师大的首次亲密接触。
1987年9月初,在经历26个小时的晃荡后,绿皮火车把我送到了广州火车站,我便随同迎接新生的校车,来到了石牌校区。当时校车是从西门进入校内的,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从五山路进到现在的西门,要经过一个S形的弯路,西门外空旷无比,从校门口向西望去,远远可见当时刚刚落成的第六届全运会主会场——天河体育场,可见华师当时的位置还是比较偏僻的广州郊区。
学校安排我的住宿在东区12栋308房间,这栋楼现在还在,两头是卫生间和冲凉房,每间房可住8人,当时安排了6位进修的老师,他们分别来自福建师大、安庆师院、华南农大、温州医学院等。宿舍楼安排有两名管理的阿姨,专门负责清洁走廊和卫生间,同时每天下午给各房间发放当天的《羊城晚报》,我们学员都有住招待所的感觉。吃饭是在当时的第三学生食堂,也就是现在沁园的前身。
在华师化学系助教班一年的学习中,我在专业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期间还领略了华师知名教授曾昭琼、梁致诚、徐学楷的渊博的学识,并倾听他们的授课。化学系还专门安排岑仁旺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负责我们与系间的事务联络,一年后我们这些进修的高校教师均如期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有刘颂豪校长签印的结业证书。在华师学习的这一年时间里,校内的许多人情风物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华师化学楼的北门外的路边有一颗海红豆树,又称相思树,秋后一颗颗的红豆掉落在树下的草丛里。每当课间休息时,学员们都会不自觉地走到树下去拾捡红豆,可是树常青却红豆不常有,加上地面草丛深茂,要仔细寻觅才得以发现,所以能捡拾到一颗红豆都能令人特别兴奋。华师的红豆色泽明亮,颗粒饱满,质地坚硬,经久耐存。学员们将捡拾来的红豆伴随信件邮寄给远方的家人,以表遥远的相思之情。正如王维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初入华师对校园的第一感觉就是校园的商业风味浓郁,学生勤工俭学内容丰富,除了交谊舞学习班、舞会等,最为火爆的是练摊晒相,每到傍晚,各栋宿色楼前就有学生摆起了晒相的摊位,一张桌子,前面挂张“优惠晒相,隔日可取”宣传色广告就开档了,整卷冲印还赠送精美相册,安排一两位同学在等接业务。在那个菲林盛行的年代,每天有大量的胶卷要冲印成彩色照片,洗印相片的业务是相当大的,校内也不例外,学生们看准了这种需求,也就顺势做起了跑腿生意,当然也方便了校内的师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华师对于学生校内经商的宽容与大度,这也许是沿海城市高校走在改革开放前列探索的先例吧!
华师的周末娱乐活动非常丰富,每周五晚的露天电影是当时最受欢迎节目之一。华师过去的露天电影场就在现在的教育科学学院大楼前广场,广场西侧有放映间,两台大型放映机轮流不间断放映。露天电影场是没有座位的,看电影需自带凳椅,每到周末夜幕降临之时,全校师生搬着凳椅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享受周末的电影时光。一般每晚放映两场电影,多是刚上映不久的影片,印象最深的是刚看完《港客谋杀案》,第二天就在中山三路的广州图书馆广场见到剧中的港客扮演者粤剧名伶文觉非先生做电影推介活动。
滑旱冰是当时比较新潮的娱乐活动,华师早期校内就建有旱冰场,就在现在行政楼前广场的西南侧,冰池内建有适合于展示各种花样的弧形滑道。每天下午4点半以后,旱冰场就开放,平时多为旱冰爱好者练习滑冰技能,偶尔也可见有高手做些示范性表演,引得过路的同学驻足观望,滑旱冰需要有较好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一种较好的体育娱乐。如果是周六夜晚,场内旋转彩射灯闪起,冰池内更是人头攒动,许多拍拖的男生女生在冰场时而你追我赶,时而并肩而行;旱冰高手单腿旋转、跳跃,展示着各种超高的滑行技能,让场内外的观赏者唏嘘不已。华师历来以女生居多,旱冰场更是成为周边高校男生涉猎女生的绝佳场所。
交谊舞是当时比较流行且适合于大众消费的娱乐活动。风雨操场的周末舞会是本科学生嗨皮的好地方,当时的风雨操场在现在的陶园东侧位置。进入舞场,男生需购票,女生则免费,这也许是学生经营者的一种促销策略吧!舞场的音响设备还是比较超前的,只要音乐响起,大半个校园几乎沉浸在舞曲的节奏之中,时而是舒缓优雅的华尔兹,时而是激情四射的迪斯科,一会儿又是令人振奋的拉丁舞,在灯光的变幻和音乐的节奏中,男生女生们尽情地享受着律动的快乐,周末舞会成为华师娱乐活动的一抹亮丽风景。
每当夜晚的娱乐结束,学生们会走到附近的保健食堂去喝杯豆奶,或者吃点糖水饮品,一边休息一边聊天。现在陶园西停车场的东北角即是原来学校的保健食堂,紧邻当时的校医院。保健食堂有糖水银耳、龟苓膏、胡萝卜排骨汤等保健饮品,白天运动后的学生们都会在这里喝饮料或者糖水,即使晚上10点多到这里消费的人流还是络绎不绝。
关于华师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第一课是大楼的重建、不复存在的水上餐厅、为六运会而建的手球馆、早期的田径场以及陶行知塑像的位置变迁等等,无一不记录着华师的历史痕迹,限于篇幅不宜一一道来。在华师一年的学习期间,我不仅加深了专业理论知识,拓宽了学术视野,同时也感受到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气息,更是熟悉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为我随后进入华师攻读硕士学位并成为华师一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上虽是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华师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