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校庆专刊(总第20期) > 我与华师的两次亲密拥抱(机关 方钫妍)

我与华师的两次亲密拥抱(机关 方钫妍)


 


       华师,是无数人心目中的求学殿堂;去华师读书,是万千青年学子的梦想。而我,当年却丝毫不敢有如此奢望。
       家在农村,兄弟姐妹众多,对我来说,能读上书已经很幸运了,哪里敢奢望读大学,更何况是华师这种重点大学?作为小学教师的父亲,薪资微薄,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已经捉襟见肘,但他和种田的母亲却竭尽所能让家里子女都能读上书。关于中学后的深造,他与我们“约法三章”:考上中专就继续供我们读书,让我们有个铁饭碗,能养活自己。考不上就辍学出来打工。对此,我们都能理解,毫无怨言。毕竟,这样一个家庭,能供五兄弟姐妹都读书,对父母来讲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了。个中辛酸,我们这些孩子都能体会到,至于父母身上究竟背负了多大的压力,真是不能想象!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每当想起这些,我仍然会眼泪盈眶,不能自已。



       

       因此,年少的我,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早早就暗暗地确定了目标: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一名中小学音乐老师。所以,在学习上我一直非常努力,特别刻苦,如海绵吸水一样地拼命学习,对待专业一丝不苟。俗话说越努力越幸运,我顺利地考上了中师,由于成绩优异,技能全面,学校又决定保送我到华师读本科。对我来说,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当父母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惊喜不已。但是,父亲很快便由喜转忧。拮据的家庭经济,沉重的生活压力,令他不得不细细盘算一番。毕竟,读完本科,也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思索良久,父亲表情坚毅地缓缓挤出一句话,几乎是一字一顿:“勒紧裤腰带也让你再读四年,成为一名大学生。”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就这样,带着父母的期望,念着家里的艰辛,揣着对华师美好生活的憧憬,1996年9月的我第一次投入华师的怀抱,成为一名华师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华师的阳光雨露,在专业学习上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我一刻也没有倦怠,连续四年都拿到了年级仅有的一名学校优秀学生标兵的荣誉。四年下来,我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技巧,还练就了一身行政管理服务的能力。毕业的时候,学院领导非常希望我能留下来做辅导员。但是天不遂人愿,2000年我毕业那年,不知何故,华师一名政工干部都没留。带着深深的遗憾,我离开了华师,去了增城学院学生处,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涯,做一名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工作者,一做就是四年。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跟华师的缘份,可能是上辈子就注定的了。2004年,华师扩校新建了大学城校区,我作为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被调回华师学生处,专门负责学生奖助学工作。就这样,我又一次投入了华师的怀抱,成为一名光荣的华师人。这一次,我再也不想离开华师了。
       回华师后的日子里,我倾心投入,兢兢业业。不仅把学生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硕果累累,还利用专业特长开设了艺术类公选课:《合唱艺术与人生休养》《合唱艺术实践》,得到学生们的高度评价。工作之余,我一直担任着华师幸福教工歌唱班的指导老师,我的歌唱班一直得到教工们的热爱,上课出勤率极高,课堂上经常笑声不断,歌声不断,幸福满满。这也给了我不少的激励和鞭策,提升了我的幸福指数。说实话,我就想做一个这样的人:默默地,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真心和才华,帮助我身边的华师人,服务我身边的华师人。我愿意为华师奉献我毕生的能量。
       如果谁要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就因为她是我的母校,就因为她接纳了我,培养了我。感谢华师对我的不放弃不抛弃,感谢她给了我人生中两次温暖的爱的拥抱!



Copyright © 2025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4636114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