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华师(国际处 陈晓玲)


当年来到华师,其实是缘于那张莲花池的照片。高考前夕,填报志愿,翻看各所高校的招生简章(当年各校都是一大张图文并茂的宣传彩页),一眼看到华师莲叶何田田的莲花池,就决定了,就是这里了。我是一个因为一张相片而爱上一所大学的文艺少女。当年的莲花池,在华师的西区,现在的西区田径场西侧,莲花池上还有一座桥,桥的那头是美术系旧楼。那一年,我十八岁,华师英语系98级新生。
记得当时年纪小,宿舍没有热水,而且我没有男朋友,冬天要洗个热水澡得自己拎四大暖壶开水一口气上六楼。西一女生宿舍的走廊至今仍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我们在那里谈天说地,背单词练劈叉,讨论英国文学也小议十个手指数得过来的外文男生。秋风卷走仲夏气息的如水夜色里,月光满洒,栏杆外面晾着的各式床单衣服在风中飞舞,而我们凭栏临风,在左邻右舍吱呀吱呀的开关门声中窃窃私语,吃吃偷笑,生活单纯而美好。
那竟然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情。岁月真的如白驹过隙。如此说来,我的前半生,有超过一半的时光是在华师度过的。青春所有跌撞以及美好的模样,都印刻在华师的青青草地、白色旧一课大楼、旧文科楼、旧图书馆、湖畔学术交流中心、老菜市场书摊、西区水泥篮球场、食堂开水间,到后来的三尺讲台、初建的大学城、办公楼的格子间------从踏入大学校门之日起,就一直当着华师人,从未改变。从学生到老师,从上课到行政,从大学城到石牌,我始终在你的手心里,安心地当着如来神掌中的孙猴子。这二十年里,华师一页一页地翻篇,春华秋实,紫荆花开又花落。旧楼一栋栋变成新楼,校区多了一个又一个,学科越来越强,师资越来越优异,国际化越铺越开,学校一路蓬勃发展。我以为非常熟悉你,而你却常给我惊喜。这就是我们的华师。时光流逝,而我对你的感情日益醇厚。每每说起你,我总是要扬起嘴角,越来越骄傲,总想为你使尽洪荒之力,让你越来越好。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当年的少女如今已成了三个孩子的妈,我的孩子们现在天天在妈妈当年奔跑的煤渣运动场、而今的文化广场里追逐蝴蝶和小鸟。每一年新生报到的时候,都喜欢带着孩子们去看大哥哥大姐姐们从四面八方拖着行李背着背囊来到华师,脸上写满对未来的期许。而每年的毕业晚会,也是我们的必看节目,在华师坚定了初心即将砥砺前行的华师孩子们,恋恋不舍地告别母校,奔赴各处去谱绘新的人生蓝图。华师是他们人生中一场美好的相遇,是多年以后的午夜梦回。而我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可以陪着你过七十岁生日,过八十岁生日,又即将迎来你的八十五华诞。在花开的春日,蝉叫的夏日,在寂静的月夜,在热闹的黄昏,漫步于华师的玉兰路上,穿过九曲桥,就到了紫荆路上。在华师的怀抱里,我的内心平和而充实。岁月静好,而我的华师越来越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我的华师永远绚烂绽放。爱你,成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