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博览——广州篇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提出了“非正式课程”实施方案。2019年6月,呼应实施方案中提到的“致力于培育富有现代文明精神,具备宽厚的知识基础、卓越的专业素养、深挚的人文情怀,能主动适应并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公民”的理念,结合我的专业特点,我申请了一门非正式课程“法史博览”(广州篇)。希望通过课程的开设,为“造就立足广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基础教育领域和其他多个领域的优秀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广东的政治法制建设历史,是中国法制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参观广州历史文化遗迹,将博物馆的文物、图片以及其他影像资料和课堂上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分析,使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中国法制史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加强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促进作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所在的学院是法学院,我的专业是法律史。所以在申请非正式课程的时候,我选择了几个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博物馆或是历史遗迹参观。我选择的参观地址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广州大元帅府旧址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这四个地方彰显了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广东的地方特色。
早在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广东建立了有效的统治。参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认识到广东作为祖国南大门的历史根源。西汉南越王墓是截至2017年为止,岭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陪葬物最丰富的汉初古墓。不少在南越王墓出土文物,被世人誉为“岭南文化之光”和“国宝”。 墓中的15个殉人及出土的1000多件(组)珍贵随葬品,对于研究秦汉时期广州地区以至整个岭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汉、越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岭南地区汉代考古的断代标尺。墓葬的发掘和大量珍贵文物的出土,反映了秦末至西汉中期实际控制岭南地区达百年之久的南越王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到了满清时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留下广州的“十三行”作为官方贸易机构。因此,“十三行”成为清政府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参观十三行博物馆,可以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禁止海外贸易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容,解读明清时期贸易制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包含“开海设关”“十三行风貌”“十三行行商”“十三行贸易”“中西汇流”“走向近代”等六大部分,丰富的文献史料、文物,展示了十三行从辉煌到终结的历史。展览以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史料和海内外遗存的文物,系统地展示十三行从辉煌到终结的这段雄霸中国对欧美“唯一通商”贸易口岸近百年历史的景况,同时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商人群体、东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等历史事件,展示了粤商敢为人先、包容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以及岭南人海纳百川的海洋文明的开放理念。建国以后,每年两次在广州举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也是得益于当年广州“十三行”在世界的影响。
到了近代,广东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摇篮。孙中山是广东中山人,他曾在广东生活居住了很长时间。辛亥革命后,他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领导革命运动。孙中山大元帅府原址原为广东士敏土(即水泥,是英文“cement”的粤语音译)厂,于1907年兴建。1917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征用此地作大元帅府。1918年5月,因被盘踞于广州的桂系军阀破坏及干扰,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辞去海陆军大元帅后离开广州。1920年,粤系军事将领陈炯明击败盘踞在广州的桂系、滇系军阀后,孙中山重回广州,取消军政府,并于1923年3月在此地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大本营建立后不久,先后平定沈鸿英叛乱和东江叛乱,并改组中国国民党。随后,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同年7月,国民政府于广州正式成立,而大本营也完成其历史使命。纪念馆南楼保留了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时期各个房间的布置。其中南楼三楼为孙中山、宋庆铃伉俪当时主要的活动区域,包括有孙中山先生的办公室、大元帅府会议室、孙宋卧室、餐厅、盥洗室、无线电报室和宋美龄曾经住过的小客房。听着志愿者的讲解,同学们似乎看到了这对革命伴侣并肩战斗的身影。通过对大元帅府的参观,使学生对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法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最后一个景点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26年, 在番禺学宫举办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由毛泽东担任所长,澎湃、周恩来、肖楚女等人曾担任教员。毛泽东除负责主持所务工作外,还给学生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态度作了科学的分析,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他还主编了一套《农民问题丛刊》,为推动农民运动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培养800多名学员,学员们毕业后,奔赴各省、区开展革命工作,大多数人担任农民运动特派员,在各地宣传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革命武装,参加东征、南讨和北伐,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中200多名学员为革命壮烈牺牲。在广州农讲所的影响下,中国各地相继开办了40多个农讲所和农训班,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听着志愿者的讲解,前来参观同学们仿佛听到了当年主席授课的声音、看到了学员的聚精会神听课的场景、感受到了先烈们的革命热情,回到了当年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
通过参观这些景点,既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历史知识,也能让学生切实感觉到在广东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广东的家国情怀。
因为是户外活动,需要考虑天气因素。因此我把上课的时间选在11月,这个时候是广州最好的季节。天气晴朗,温暖舒适,非常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学生外出上课,既是一次秋游的体验,又能学到知识。他们结伴出行,互相帮助,既增进了友谊,又培养了团队精神。个人认为,这次非正式课程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受到学生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