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做一个悦读者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
把人带向远方
——狄金森
无时不在的阅读
如果一个人能够感受阅读的魅力,就会发现,世间万事万物,阅读无时不在。
清晨,跃出地平面的太阳用一天的时间阅读人间,照见悲欢离合;正午,高空的鸟儿飞过千山鸟瞰大地,一览千帆;夜晚,清幽的月光探望每个角落,洞烛夜幕下的秘密。
如果一个人能够不仅仅把阅读视为对文字和书籍的专属定义,就会发现,阅读随处都有。
推开窗户阅读树木的伸展,上班路上阅读都市的繁华,地铁里阅读人群的匆忙,与朋友打招呼时阅读他/她的面孔与心情……
为了说明这一点,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他的名著《阅读史》中甚至列举了十多种不为人所注意的阅读行为:天文学家仰望星空,阅读一张不复存在的星星图;建筑师凝目远眺,阅读广袤的土地;动物学家细细阅读森林中动物的臭迹;玩纸牌者小心分辨伙伴的手势;舞者阅读编舞者的记号法,而观众则阅读舞者在舞台上的动作;乐手阅读各种音符;双亲阅读婴儿的表情,以察觉喜悦或惊骇或好奇的讯息;中国的算命师阅读古代龟壳上的标记……
更有趣的是,阅读其实并不限于眼睛,用耳朵也能进行阅读。
典型者如普罗大众阅读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中国诺贝尔文学家莫言的获奖被称作“用耳朵听出来的诺贝尔奖”,莫言在很多文章里和在不同场合都提到“用耳朵阅读”的问题,并把自己的一部演讲集命名为《用耳朵阅读》。是的,当他演讲的时候,当他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讲述故事时,全世界不都是在用耳朵阅读他的文学理念和他的文学故事吗?

大自然的天气、不语的星空、小鸟的羽毛、店铺的招牌、地铁的广告、办公楼的标语,都一一进入我们的阅读视野;人类的声音、各式的音乐、车辆的轰鸣、动物的喊叫、植物的生长以及大自然的其他种种声音,都一一进入我们的阅读范围。
这一切都犹如《阅读史》所言:阅读如同一种本能。
这一切,也都昭示我们,阅读无时无处不在。
只是,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开启阅读那扇门的钥匙。而这,只能寄望于深爱他/她的父母。
未成年人通过阅读实现精神成长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现代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和智力发育史。
话虽夸张,却直接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从“世界读书日”的设立到“全民阅读”的推广,都是对阅读氛围的营造和对阅读行为的激励。
2021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此次调查从2020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采用网络在线调查和电话调查方式对167个城市进行样本采集,覆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收集到有效样本量为46083个,其中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25.2%,城乡样本比例为3.3:1。
其中关于未成年人阅读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阅读量均高于上年,情况持续向好。

图1: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单位:%)
图1清晰地显示出2020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4%,高于2019年的82.9%。具体到不同年龄阶段,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71.4%;9-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为98.7%;14-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89.7%,均高于2019年的相关比率。
可见,未成年人各个年龄段阅读率最高的是9-13岁儿童,这恰恰是小学三年级后孩子进入阅读敏感期、阅读量急剧增大的直接反映;而14-17岁段阅读率的降低,证明繁重的学业尤其是中考和高考即将来临,直接影响到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在国民对阅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下,由于学业的压力,未成年人的阅读黄金期主要还是集中在小学阶段。那么,在阅读敏感期给哪些书、以怎样的顺序和方式给到孩子、如何用书籍奠定一个人成长的基石,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初中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越发强烈,加之学业繁重,无论是书目的选择还是时间的安排,都已经不能完全贯彻家长所规划的阅读路线了。这时候的阅读问题又该如何面对?
白岩松曾指出,要注意“我们下大力气做的阅读推广,是针对谁”的问题,他坦言,阅读推广对于成年人来说收效甚微,重点是今天的孩子们能不能养成阅读习惯。
体会悦读的魅力
在现实中,未成年人阅读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悦读力的获取。
简单来说,从幼小衔接识字开始,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孩子喜闻乐见的事情。进而通过挑选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的优质读物,抓住阅读敏感期,在小学学业还不那么繁重、阅读时间还比较充足的阶段广泛阅读,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基础的识字能力并不等于阅读,如果说阅读更注重的是对信息的提取、对线索的寻找、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意的联结以及对逻辑的推演,那么,我们应该承认,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指日可待,从阅读转化为悦读、悦读力的获取更不是自然而然。
悦读力是主动进入阅读状态,沉浸于阅读的快乐,于不经意间贴近作者、理解文字背后的生命意义,从而将书中的信息提取后内化为自我生命养分的能力。体现在现实中,则是一个人从阅读过程中解读信息、构建意义、精准获取文章的思想并加以灵活运用的完整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乐意悦读的人,假以时日,定会形成强悍的悦读力。
悦读带来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意义,在儿童那里表现得更加突出。儿童依赖于外部世界为他提供的条件,往往不能如成年人一样安排自己的行动。他们的自由更体现为精神上的天马行空,图书和故事书所营造的世界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高高飞翔。相比成人来说,儿童更能感受到悦读的魅力。
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们有数不清的例子可以证明,拥有悦读力的孩子未来是不会差的。他们不仅拥有了自由的想象力、深刻的理解力、卓越的学习力;最重要的是,不论世事如何纷纭,他们始终会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片净土,并领略精神生活的无限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