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者说】阅读:“双减”之下的“加法”
长长的暑假过去了,跟教育相关的种种“震荡”终于平复了下来。从《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高规格文件到各地突击检查培训班的新闻,从暑期托管到教师轮岗,中国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动,其核心,集中在大家所通称的“双减”。
舆论的焦点,都在关注教育的“减法”。
然而,如果仔细阅读文件原文,就可以知道,“减法”只是纠偏,“加法”才是重点。在30条的“双减”意见里,有16条都在做“加法”。综合素质被提升到了极为突出的地位,孩子要“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双减”之下,阅读作为重要的“加法”被明确写进了意见。
在教育主阵地回归校园的情况下,家长更应该加强家庭教育阵营的质量,给孩子做好核心铺垫,抓住教育政策万变不离其宗之宗,即以阅读为抓手的核心素质之培养。
由此,顺理成章的问题是,如何阅读,以及阅读什么?
暑假之后,阅读群里许多有心的父母在总结孩子假期里的阅读情况。
虽然由于隐私原因我们看不到孩子脸上的笑容,但相信你能想象得到:对于刚进入阅读敏感期、10岁左右的孩子,看着自己暑假里不紧不慢、快乐地看过了的这么多书,那种打心底深处生出的喜悦和自豪,那种眼睛里的光,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的。而那些书,是诸如《叶永烈全集》《可怕的科学》《少年百科丛书》《少年科学画报》《幼童文库》《哈利波特》《十万个为什么》等大套系的书籍,各国民间故事、DK的系列出版物以及一大波初高中课本……
当我们讨论阅读时,我们在讨论什么?我们将要讨论些什么?
首当其冲的,毫无疑问是词汇。
对儿童思维的发展研究成果,早就揭示了儿童习得词汇的过程:在18个月之前,儿童的词汇学习进展得非常缓慢。然而,从18个月起,儿童的词汇量表现出急剧增长,即“词汇骤增“(vocabulary spurt)。这种快速增长要持续好几年。“现有资料估什,一年级的普通儿童词汇量至少达到10000个单词,到五年级时达40000个(Anglin,1993)。这意味着从一岁半到10岁时间里,儿童平均每天的词汇增长达到10个单词以上。他们的口语词汇量也出现了同样的高速增长(Dromi,1998;Goldfield&Reznick,1990)。这种速度和数量的急剧增长,显然不能只依靠每天的日常生活语言。
对孩子早期语言发展的研究,比较有名的还有“3000万词汇差距” (30 Million Word Gap)一说。这个理论来自达娜·萨斯金德 (Dana suskind)博士,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和主任。这个机构的缘由是,基于科学研究表明,发育中的孩子早期接触的语言数量对其大脑构造和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孩子三岁之前父母的语言数量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学习能力。这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批判性思维、情商、创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现。到三年级时,孩子之间会产生显著的“成绩差距”或“学术落差”(achievement gap)。达娜·萨斯金德教授也是白宫的“结束成绩差距”倡议的发起人之一。她30年的科学研究成果结晶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在美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
这些高速增长的词汇,显然无法仅仅从日常生活语言中获取。因此,给识字前儿童大量的聆听,用耳朵阅读,便成为了一个极其恰当、也无比重要的帮助幼儿获取大量词汇的解决方法。
幼儿在识字之前面临着巨大的词汇习得需求,而我们常常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其底色主要由早期经历所铺就。因此,对聆听听单的选择当是一个慎之又慎的考虑。此外聆听的年龄把握、聆听资料的给予顺序等问题,都值得认真思考。
同样的道理,等到孩子能自主阅读时,会有一个给什么读什么的阅读敏感期。妥当安排这一时期的阅读读物便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可以让孩子首先建立起强悍的读字能力和阅读速度,进而利用这种能力完成各领域内具有奠基意义读物的阅读,让孩子不畏厚书、不惧内容,拿起有深度的高阶书也能沉浸其中,形成一种自由悦读的飞跃。那么,自然科学、人类社会历史以及对自我认知等各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书目如何选择?如何引导孩子养成来者不拒的阅读习惯?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阅读的升阶?如何利用敏感期定制出某种或某些兴趣?同样是书,这一本和那一本的区别何在?如何利用书籍的装帧和风格对孩子品味进行潜移默化的提升……
这一系列关于阅读的话题,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讲述清楚,有待后续慢慢和一一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