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之九)


骑行第八天
阿尔善油田——东乌珠穆沁旗,130公里
在肉体上是痛苦的,在精神上,令人沮丧的局面有时也会出现。不过“痛苦”对于这一运动,乃是前提条件般的东西。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才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我现在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含于行为之中的流动性的东西。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清晨,正在收拾帐篷,广东籍大哥如约而至,领着我们去油田职工饭堂买早餐吃。
长长的买早餐队伍在饭堂大厅里弯弯曲曲地延绵几十米。几张餐桌拼在一起,上面摆放着家常的包子馒头,凭智能卡消费购买。排队的油田职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饭盒或食品袋,打包带走。
两位老师也赶了过来,我们四个骑行者忍受着周围异样的眼光,夹杂在队伍里亦步亦趋。广东籍大哥替我们买了早餐,顺带着也多买了几个包子让我们做午餐。
其实,最后分手离开油田时,我们也还不知道大哥的名和姓。萍水相逢,就此别过,估计再无交集碰面的机会。
大哥,好人啊!

出油田,来到101省道,再次回到茫茫草原天路。深入草原腹地,越来越有点失望。目测草原上的野草也就到脚踝处,一些茂盛处的野草也才到膝盖部位。眼前的景色与传说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相去甚远。
能够玩“躲猫猫”的齐腰深的草原去哪里了?
今年内蒙草原大旱,风调雨顺的日子还要往前追溯一个年头。这里几个月没怎么下雨了。本应茁壮疯长的季节又快要过去,青草开始泛黄。放眼望去,草原的绿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如果我随手把这青黄不接的草原拍照发到朋友圈,坚定地说这里就是内蒙古大草原,是不是会被认为是信口雌黄在“忽悠”人?!
一群绵羊自西向东浩浩荡荡地越过马路吃草,卷起一阵尘烟。草原才是它们的家园。这里没有围栏,这里是广阔天地,每天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悠闲地吃草。如果我是一只羊,我宁愿做大草原上的一只无忧无虑、身心健康的健硕的羊。
天路继续起起伏伏,高温似乎故意考验着我们,无遮无挡的烈日猛烈地肆无忌惮地环绕着我们。脚下的路,起起伏伏;头顶的天,明朗刺眼,没有一丝微风。我们四人默默无语,各自在孤苦地奋力踩踏。
我心里默默念叨着,这又是一个注定艰苦的一天啊!
午饭就在省道101边上吃早餐打包携带的包子。
在路上,我头脑里常常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也许心里不断重复默唱一首歌的歌词,也许脑子里想某部电影的片段、想以前旅游曾经的经历、想生活中的某个场景,快乐的、悲伤的、尴尬的、无聊的……。
如果一个人经常长途骑行,他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最初的骑行,也许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因受伤而骑行是为了逃避,有的人因激情而骑行是为了挑战、有的人因失落而骑行是为了寻找……。其实,智者告诉我们,到最后都是为了回归,殊途同归,回归到现实的世界,回归到真实的世界,回归到世俗的世界。

诗人海子说,“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给草原。”远,远方,远行;远行是探索,是寻找,是回归,是希望。歌中唱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有的人远行,是为了远方的到达;有的人远行,是为了到达远方的路上。
在远方的路上,会与陌生相遇,与未知相遇,与自己相遇,与不同的人和事相遇。所有的相遇叠加,造就了远行的意义。
不远行,何来探索;不远行,何来发现?
康德的墓志铭上写着: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索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和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他说的正是人类的两种本能,一是对自我的探索,一是对世界的发现。
对我而言,我对骑行有着一种比较复杂的情怀。甚至,有时觉得骑行并非是别人眼里的随性自由奔放般的洒脱,而是一种孤独与寂寞。有时,路途并非想象中美好,一路上都充满未知、困难与挑战,甚至经历内心的痛苦磨难。倘若运气不佳,遇上暴雨、暴晒的极端天气,体力不仅面临崩溃,精神更要经受煎熬、身心俱累。演员陈坤在发起的“行走的力量”活动中,就谈到,行走挑战的从来不是体力,而是人的毅力。
一路上的经历,也许极度自由,却又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极度孤独、艰难与未知。也许,骑行在路上的人,心中都有痛苦,每个人心中都有不能诉说的忧伤。或者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如同大多数凡人的人生道路一般。
因此,后来当熟悉或刚认识的朋友问我为什么骑车时,我总是回答我是孤独求败。
其实,哥骑的不是车,是寂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