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22年第3期(总第36期) > 纸上云游

纸上云游

4读书咖啡吧-1.jpg

4读书咖啡吧-2.jpg


曾经的寒暑假是我们旅行的最佳时期,从规划路线时的憧憬,踏上旅途的兴奋,到归来之后时常回味的美食美景,都让平凡忙碌的日子变得更有色彩和期盼。可当前变幻莫测的疫情让旅行变得格外难得。如若疫情为现实世界的旅行按下了暂停键,何不从文本旅行开始?这可是“养精蓄锐”,储备银两,为将来出了门大干一场做准备的大好机会啊。那就让我们借文字穿梭古今,畅游世界吧!

《旅行文学十讲》

豆瓣评分:8.0

作者:张德明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面向大众的旅行文学导论著作。作者张德明是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他通过对经典旅行文学文本的细腻解读,串联起人类千年旅行文学史。以轻松的语调、诗意的语言,带我们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跨越辽阔的地理空间,重访曾被不同时空的人们在或真实或虚构的旅途中追寻过的可能世界。

翻开《旅行文学十讲》,仿佛是跟随一位经验老到的导游,从自己的书房出发,从上古出发,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全书认为,旅行文学发轫于上古时代,之后历经中古时代、大航海时代和启蒙时代,直至当今的大众旅游时代,并以点带面地品赏了世界旅行文学的诸多经典。

《杜甫的五城》

作者:赖瑞和

豆瓣评分:8.1

这是一部与《文化苦旅》同时产生的游记散文,作者赖瑞和是一位海外研究唐代历史的学者。书名源于杜甫《塞芦子》中的第一句: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这里的五城指的是唐代西北重要的五座军城:丰安(今中卫),定远(今平罗),西受降城(今五原以北),中受降城(今包头以北),东受降城(今呼和浩特以北)。作者的初衷是想感受一下“五城何迢迢”的滋味,想要坐火车完成由兰州到呼和浩特旅行,后来却一改初衷,九次到大陆旅行,行程48658公里。

作者可以算是背包客的先驱,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初,他孤身一人深入中国大陆,寻找盛唐时代留下的遗迹。只是,他的背包里面有丰厚的历史积累以及冷静的无所指向的忧伤。作者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大到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洛阳,小到某个山村,如王村。他一路风尘,走过城市和乡村,在现实中寻找历史的印迹,在历史中寻找与现实的连接。通过此书,我们还可以回望二十年前的中国社会景象和人生百态,体味一下当时人们生活的况味。

《旅行中的文学课》

作者:卢桢

豆瓣评分:8.4

本书以文学旅行为主题,分为“欧陆光影”“亚非土地”“南美天空”三个板块,记录了作者游历世界时探访到的诸多文学景观,以及由文学之路导引出的当地风情。具体表现为对文人故居的探访,对作家墓地的拜谒,对文学博物馆的游览,对当地文学传说的追慕,对各国特色“文学之旅”的体验。

卢桢作为大学文学课老师,具有非常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文本梳理、运用与解读能力。跟随作者的步伐和文字,我们既能够走进文学家们的故地,也能够一探他们的心路历程。 这样富有历史感的记述,让静态的文学文本变得鲜活,给质朴的文学古迹还原深邃,赋予了全书不一样的时空纵深。

《失落的卫星》

作者:刘子超

豆瓣评分:8.8

本书是豆瓣2020年度榜单中国文学非小说类第一名,是方所文化、新浪读书、搜狐文化等文化媒体推荐的年度好书。 历史学家罗新、作家许知远高度赞许本书是“为今后的旅行写作树立起标杆”。

九年间,作家刘子超数次深入亚洲腹地,前往神秘的邻人之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在这片处于全球化边缘和大国夹缝间的土地,展开一场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寻觅之旅。这些国家如同离轨的卫星,暧昧而失落,充满活力、孤独和挣扎,我们就在隔壁,却浑然不觉——直到旅行开始,直到翻开这本书。

“全球真实故事奖”2019年评委会主席玛格丽特·斯普雷彻(Margrit Sprecher)给出了这样的评语:《失落的卫星》可远远不只是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它是一部少见、非凡的文学作品,以一种非常缓慢的步伐在中亚漫游,如同一名佛教僧侣——顺带一提,这种缓慢的步伐亦体现在本书从容不迫的语言中。与大多数旅行作家不同,刘子超没有尝试去和那些“重要人物”对话,也没有假装了解这片土地的一切。相反,他与路上遇到的男男女女交谈,询问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得到不同寻常的答案。以上种种,都给他的作品一种难以超越的真诚。读完这本书后,你就像真的和子超去了一趟中亚,你对这片土地的了解比读一百篇政治类文章还要多。

《重走》

作者: 杨潇

豆瓣评分:9.0

本书是豆瓣2021年度榜单中国文学非小说类第一名。《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是青年作者杨潇的新作, 是关于一个不无困惑的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

1938 年,“湘黔滇旅行团”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 年,处在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 1600 公里长路。这是一次非典型的公路徒步旅行,不时要与大货车擦肩而过,但沿途山色、水光、鸟鸣、人语与历史上走在同一条路上的流亡者所见所闻渐渐重叠、交织,乃至对话、共振。这条路,既是地理意义的公路,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之路。

行走过程中,作者看到了山林与江河,水光与鸟鸣,尝遍了八十年前学子日记里记载的和偶然遇见的美食。见闻与史料交织,1938年与2018年频频切换,造成了蒙太奇的视觉效果。贫穷与富足,动荡与和平,精神饱满与委顿迷茫……画面叠化,形成对比。作者在民国的尘埃里翻找着鲜为人知的记忆,我们追随作者所见的是活生生的世界而非景观。


Copyright © 2022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scnught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