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23年第3期(总第40期) > 川西小环线自驾游掠影

川西小环线自驾游掠影

10自由背包客-1.jpg

10自由背包客-2.jpg


当“自驾游”三个字浮现脑海,被疫情抑制了三年的旅游瘾就抑制不住地爆发了。于是在2023年7月24-8月4日,一场说走就走的川西小环线自驾游顺利完成。回顾这趟旅行,一路美景目不暇接,每天都有新鲜景象映入眼帘,借助视频和照片留住那些可能这辈子只有一次的相遇,而最想用文字记录的,则是印象最深的三个地方。

隐于山谷中的甲居藏寨

相对于名声显赫的西江千户苗寨、凤凰古城等,藏寨的知名度和宣传力度都相差较远,藏族民居在2016年西藏游时见过很多,白色墙体和藏红屋顶窗棂,屋檐和窗外各色图案,零星地出现在路旁,看多了也似乎不过如此,因而对旅游攻略中提到的这一景点没抱期待。然而当车盘旋上山开到了丹巴甲居,见到了2005年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六大“中国最美乡村古镇”之首的甲居藏寨,才发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美丽村庄,彻底改变了我对藏居幽暗冷沉的印象。


image001.jpg


甲居藏寨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境内,“甲居”在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从大金河谷一直到卡帕玛群峰脚下,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攀援而上,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掩映于绿树丛中。这些房屋建成了一栋栋小别墅的样子,一般三四层高,屋顶上有藏红色的围边和白色的尖顶装饰,每栋屋顶都像一个小小的王冠,与之前见过的平房不同,带有一种宗教意味的欧式风格,显得精致华贵。成百栋小别墅或星罗棋布,或三五成群,色彩鲜艳,与烟雾缭绕的山谷、清澈的溪流、茂盛的树木、皑皑的雪峰一起,将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展示在人们眼前。

与其他著名景点不同,这里游人数量不多,加之沿着盘旋的山路越往上越清凉,空气干净到透明,太阳照着山间这些精灵般的建筑,有种超脱世俗的美感。在此地我们逗留了许久,很想到这些民居中一探究竟,但旅游计划中没有做此安排,故而在鲜花点缀、童话般的民居外拍照留念后恋恋不舍地离开。


image003.jpg


稻城亚丁的挑战之旅

稻城亚丁的大名如雷贯耳,行程的艰苦、牛奶海和五色海的美景也听同事渲染过,这次暑假自驾游,成都宽窄巷子、杜甫草堂、大熊猫基地、四姑娘山、都江堰、新都桥、塔公草原天空之镜等等都不那么令我向往,我心目中最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稻城亚丁,这个高原上种植稻子的地方,海拔五千多米还有两个绝美湖泊的地方,只要完成了这个项目,仿佛行程就圆满了。

当天上午天气还算不错,晴转多云,我们背着充足的水和食物、雨具和三个氧气瓶,跟着浩浩荡荡的旅客队伍开始进山。亚丁的藏语意为“向阳之地”。1928年,美国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到达此地,回国后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撰文并刊登所摄照片,将亚丁介绍给了全世界。保护区内有三座雪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藏传佛教中称其为“三怙主雪山”,是藏族群众心中的神圣之地。


image005.jpg


首先进入的是洛绒牛场,草原地势平缓,游人顺着栈道行走,景区开阔、溪水潺潺,行人悠闲自在。随后地势逐渐升高,望见了山顶上常年积雪不化的高山,山腰金碧辉煌的寺庙,接着是小瀑布、湿地,贡嘎措碧绿的湖水惹得游人驻足观赏、拍照。高原之上生态自然纯净,呈现出一种凛冽纯粹的美。走过栈桥后山路开始难走,此时登山杖派上了用场,一路上山,边欣赏云雾缭绕的高山、挂着藏族经幡的奇树,边观察鸟儿和松鼠的出没,偶尔也捡块小石头放在玛尼堆上,走走停停。随着海拔增高,氧气变得稀薄,越往上走越吃力,温度也开始逐渐下降。到了中午,在栈道上坐着吃自热米饭补充体力的时候,忽然袭来一阵狂风暴雨,大家措手不及,一边护住饭盒不被暴雨打湿,一边手忙脚乱加衣服、穿雨衣。

雨过天晴,振作精神继续爬山,勇敢地向“金刚挑战线”进发,一直爬到了4400米的高处。以为就要看到牛奶海了,可是听闻还有1公里的距离,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道路开始变得泥泞,越发变得难走,心脏因为大口呼吸而开始发疼,低头一步步艰难前行,心想无论如何都要走到目的地!终于到达牛奶海的时候,人已经出现头晕和体力不支的情况,还没等喘口气,忽然又来一阵暴雨,大家纷纷往服务休息区跑,有人喊:冰雹!冰雹!定睛一看,还真的不是暴雨,是一粒粒小冰雹哗啦啦倾盆而下。在服务区等了二十多分钟,雨势减弱,才慢慢走近牛奶海,开始观光拍照。

高原上的牛奶海,因远离市井人迹罕至,呈现出神秘的蓝绿色和清冷气息,在雪山、白云的映衬下,显出一种孤独凛冽的美感。但湖水四周并没有看见传说中的乳白色,或许是季节不对。徜徉于湖边,总觉得离她如此之近,却又无法亲近。下午三点多钟,牛奶海周边的气温开始骤降,被雨水打湿的衣服加重了湿寒的感觉,不由得浑身发冷。虽然五色海离这里只有半公里的路程,望着曲折而上的山路,却完全没有了攀登的勇气。于是转头开始回程。


image007.jpg


往返徒步登山10公里,对于体力耐力毅力是一场极大的考验。下山之路更为艰难,体力消耗太大,小腿疼痛感越来越明显,越往下走步履越慢。于是吸氧的次数和频率越来越高,每走一段路就吸几口氧,看着身边的年轻人匆匆地超过,无可奈何。在最后一段路程,有一辆救护车呼啸着奔入山中,应该是有游客身体严重不适。这一天步行大约10小时,步数达到了近三万步,可能是我这辈子步数最多的一天,创造了个人记录。

稻城亚丁,心心念念终于得见。然而,这一次应该也是最后一次,我想自己此生不会再有勇气和体力去挑战这一艰苦危险之旅了。

古老又现代的泸沽湖

最早得知泸沽湖这个名字是源于一个摩梭人明星杨二车娜姆,大约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了,那时关于她的采访铺天盖地,那个嘴角一个迷人的笑涡、耳边戴着夸张的大花朵,牙齿洁白肤色健康、浓密披肩长发的少数民族女子,她那洒脱不羁的性格、传奇的经历,与泸沽湖三个字一同深深刻入我们的记忆。摩梭人作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方式、走婚制,引起了现代人强烈的好奇心。再后来是舞蹈家杨丽萍的故事,她在泸沽湖边建造的艺术王国,弥漫着不食人间烟火般的浪漫气息。关于泸沽湖的美景图片时常见到,总之,那是一个不得不去拜访的地方。


image009.png


2016年自驾游西藏,计划中就有泸沽湖一程,但偏巧大雨后路况十分糟糕,道路无法通车,留下深深遗憾。7年后再次将泸沽湖提上日程,还添加了一项——挑战泸亚线,据说是难度很大的自驾路线。泸亚线被称为“四川的天路”,位于云南与四川交界的香格里拉地区,一边连接稻城亚丁,一边连接泸沽湖,是一段原始的户外越野自驾线路。“一条多民族杂居,马帮文化、女儿国文化、康巴文化、土司文化交融互通的线路。”这是网上介绍泸亚线文章的原话。我们选择的是最常走的泸亚西线,从亚丁出发,向西往俄初村方向,后向南经过屋脚乡、俄牙同乡、依吉乡,再经屋脚乡、前所乡到泸沽湖。

这条路车辆很少,道路曲折难走。行驶到中途果然遇到了道路塌方,一辆黄色的工程车在慢吞吞地作业。不知会等多久,前面一辆车的年轻司机很老练地说,这是常事,不用急,应该很快修好。他驾车走这条路起码上百次了,最长的一次等了两天道路才通。大概等了不到二十分钟,工程车很快将道路疏通了,于是继续前行。可是年轻司机驾驶的车辆出了问题,他下车蹲身查看车轮胎,后来再没见到他的车赶上来。


image011.png


280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一天,傍晚看到泸沽湖的时候,天色已经阴暗下来,一时没有见到湖水最美的颜色。但浩瀚的湖水令人赞叹不已,原来泸沽湖的面积竟然这么大!它绝不像一般的公园湖泊,看起来倒更像大海,但湖边又不似海边大片的沙滩那样难走,情人滩地面非常平整,直接连接着干净的湖水,走在湖边风吹过来,凉爽惬意,夏季的燥热被一扫而空。或许是天气原因,情人滩边游人不多,不一会儿开始下起小雨,雨中有穿着脏衣服的小男孩和背着孩子的妇女在缠着游人卖他们自晒的金黄的鸡油菌。

落脚的民宿客栈老板很热情,给我们介绍了游玩泸沽湖的最佳路线,大力推荐坐船去观赏泸沽湖的花海、草场、走婚桥,而且还热心地替我们预定船票,联系船家。

第二天坐在猪槽船上看著名的“水性杨花”时,被湖面上大片大片白色的小花震动了,清澈碧绿的湖水中,生长着柔柔的绿色海草,顶部开花,白色的花瓣和嫩黄的花蕊绽放漂浮在湖面上,轻轻地随波荡漾。那么脆弱和娇嫩的花朵,却呈现出坚韧强大的生命力。坐在船上的我们想尽办法各种角度拍照,想留住这难得一见的美景,却遗憾无论怎么拍,也无法再现花儿的美丽。


image013.jpg


划船的是一对年过六旬的摩梭人老夫妇,一下下动作有力地划着船桨,平静地看着我们这些兴奋的游客,自豪地说,泸沽湖就是很美啊。他们很熟练地与我们合影,介绍当地的情况,说自己的四个子女都是靠泸沽湖旅业为生。

泸沽湖的草场和走婚桥也名不虚传,茂盛的大片草场是绝佳的摄影场所,在走婚桥上行走,周围的草场、远山、白云、人家,构成了西南边陲独特的自然风光。

泸沽湖周边的旅游开发已经非常成熟,大约共有200多家客栈和饭店,设计独特的民宿显示出店主的时尚趣味,那些豪华的湖景房和咖啡座椅则让旅游文化更显精致。但看到这些装修现代、居住舒适、刻意制造优雅宁静或书香气息的客栈,总会让我想起丽江古城或者鼓浪屿的民宿,曾经古老的原始的文明景观已被现代化的审美进行了包装改造,很少能看到摩梭人服装的本地人,外地游客大批涌入这个世界级旅游胜地,泸沽湖三个字和丽江一样,已无可避免地演变为一个充满商业气息的旅游符号。

沿着湖边光洁的青石板路漫步,眼前有着无边的湖光山色美景,随着日光和时间流逝景色不断变换,总也看不够。在慨叹眼前美景之余我总还是有点遗憾,湖边栽种的鲜花和雕花的白色靠椅,让泸沽湖已带有某种熟悉的现代小资情调。也许自己来得太晚了,没有看到泸沽湖曾经最质朴天然的模样。


image015.jpg

Copyright © 2024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scnught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