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23年校庆专刊(总第41期) > 和老师一起成长

和老师一起成长

3一起成长-1.jpg

3一起成长-2.jpg


林老师是我的大学老师。其实她并不姓林,她有个笔名是姓林,她说自己这个笔名以后会出名,所以我只好顺从地在这里称她为林老师。

林老师教我们大学语文。我当年就读于华师外文学院,大学语文是公共课。但是,作为一名爱好博览“闲书”的“文学爱好者”,这对我来说比必修课还必修。虽然我觉得它“必修”,但是,我没有想到,它竟然会在我的大学生涯里占据了那么重要的地位,我听这门课简直可以用“入迷”来形容,完成这门课的作业,毫不夸张地说,老师布置的课后小练笔,我简直是当作毕业论文来做的。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林老师。那个短头发、鹅蛋脸、长得非常熨帖人心而讲起课来令人沉迷无法自拔的大学语文老师。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真记不清林老师课堂上到底讲了什么,但我却清晰地记得我自己沉浸其中的那种心情和感觉。冬日的上午,阳光洒进当年第二课室大楼(现在的研究生院)的大课室里,明亮的光影里有千千万万的尘粒在飘飞和回旋,我扎着马尾边听课边记笔记,老师温柔的嗓音在耳边盘旋。下课铃声响起,好友芬催着快点去雍园饭堂吃煲仔饭,晚了要排长队了,我还沉浸在老师讲的内容里回不过神来。芬说我“呆若木鸡”,连煲仔饭都不能成功把我拉回人世间。我是有多么喜欢听林老师讲课呀。

那时候没有微信,课后我会给林老师写信。看了一本书,对里面的内容深有感触,或者对哪个人物痛心疾首,又或者对结局深感不满,都在笔尖倾诉给老师。我记得其中有一封信是写了关于池莉的小说《让梦穿越你的心》,这本书讲的是几个青年在西藏发生的故事,年轻稚嫩的我看了之后,对于里面关于人性的刻画大有感触。信里跟老师讨论了关于“背叛”与“反背叛”的问题、人到底是要真性情还是要克己复礼的问题,然后,老师给我写了长长的回信。她信里非常认真地回应了我的问题,提出了她的看法,并且告诉我不用着急去寻求答案,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会慢慢得到自己的答案。她还告诉我,要聆听自己“心”的声音。我还记得当时看信的我,坐在第二课室大楼前的树下草地上,一字一句地读老师的回信,心里充满了感动和领悟。在那样一个懵懂的、对人情世故尚且不通晓、对社会和人性的复杂还一无所知的年龄,有这样一位如同大姐姐般的老师,愿意倾听你的疑问和困惑,愿意细细地为你解说和给予鼓励,那是多么温暖的事情。

那是我和林老师的前半生。然后,毕业留校后,和老师成了华师的同事。林老师依然是我的偶像。我不敢常常惊扰她,但她总惦念着我。出了诗集,专门跑到我们学院来送给我,是儿童诗集,让我给孩子们看看。我拿回家,跟孩子们说这是妈妈的语文老师写的诗,孩子们马上就兴奋地翻读起来,还各自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林老师对我的浸润,延续到了下一代。

我和林老师的交情,不是轰轰烈烈、爱得死去活来,并非互相成就、双赢互利,我们其实不常联系,但是只要一说话,都觉得仿若昨天才刚聊过天一样。用一个比较抽象的比喻,就是那种“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感觉。李白写的是送友人,而我却觉得是缱绻情义的意境,恰好写出了我和我的林老师友情的朦胧和隽永。

从读书到工作,和林老师一起在华师成长,一直觉得很幸福。现在,我们又一起迎接华师90周年校庆,想到我们还要一起迎接华师100周年校庆、110周年校庆、120周年校庆……我就觉得幸福原来是世界上最长久的浪漫。


Copyright © 2023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scnught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