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手记】仙女的竖琴



她叫允。很特别的名字,第一节课我就注意到了她。当时正在提问她,她没有理会,甚至没有抬起头来。我以为她没有听见,把问题重复了一遍。她抬起了头,很清澈的眼睛,但没有任何要回答的意图。看上去她是听到了,看上去她也没有什么敌对情绪——或者其他任何情绪,但就是一个字也不说。我只好面向全班学生,岔开话题,继续往下讲课。
这样的情形后来再出现了一两次。我每次都小心地选择提问的问题,每次都把笑容特别明显地挂在脸上,同时用听起来非常随意的语气。听到她的名字,全班会瞬间进入几秒静默状态。她有时能说出一两个单词,更多的时候全然忽略我。我能做的似乎就是尽量不要提问她,要么就问一些通过点头或摇头能回答的问题。
再后来大家就习惯了她。我想她也习惯了大家。这个叫允的女孩,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自己的角落,脸上永远是一幅波澜不惊的表情。课间的时候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打打闹闹,但她的座位周围似有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她好像也不以为意。
允每一节课都会来上,几乎从不迟到。每一次的作业她都会交,写的字一笔一划非常工整。她没有留刘海,略微自然卷的长发用橡皮筋低低地全部扎到后面。穿T恤。我从来没有见过她穿裙子。
有一天中午放学,学生们都很快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课室,只剩她。我在讲台上收拾书本教案,她在座位上收拾书包。我知道她每次都故意放慢速度,等到全部人都走完,才会独自慢慢走出课室。我没有见过其他人跟她一起走。
这一次我没有自顾自走开。我站在课室门口,一副拿着手机在看的样子。等着她走到我的面前,我说“允,回宿舍吗?一起走过去吧?”她略有点惊愕,接着点了点头。
我问她家是哪里的,有没有兄弟姐妹,来到这个学校习不习惯。她口齿清楚逻辑清晰地回答了我的每个问题。还说,学校环境很好啊,就是饭堂的饭菜吃得不太习惯。她现在其实正走去校门拿外卖。
这样哦,为什么会选择出国留学啊?
嗯,我是艺考生,本来是准备上艺校的,但是没有考上。别人介绍来了这里。
哦,你是学美术还是音乐?
我学的是竖琴。
什么琴?我有点惊讶地问。
竖琴。她的语气几乎没有变化。
就是那种……这样,这样弹的竖琴吗?我用手比划着弹竖琴的动作。
她笑了,竟然。很清脆的笑声。可能是我的动作比较滑稽,也可能是跟正确的动作相去甚远。对啊,她说。
一定很难吧?
不会啊。
跟古筝有点像吗?
不是太像。直接用手弹,不用贴指甲的。
那用的是什么乐谱?有专门的竖琴谱吗?
用的就是简谱。
噢,我今天真是学到了不少。我真心地说。
她再次微微地笑了。
我们一直走到了我要搭校车回家的地方才道别。那是我听到她说话最多的一次。我知道她会走到北门,拿了自己点的外卖,回到宿舍一个人安静地吃着。我坐在车上想象她一个人静静地弹着竖琴的样子。
我还想起以前学钢琴的时候弹过的一首曲子,曲名叫仙女的竖琴。旋律模仿竖琴的声音,很是优美。我试着回忆那清脆灵动的音符淌过指尖的感觉。我一直都觉得弹奏乐器的孩子一般比较快乐,所以总是鼓励身边的小孩去学某种乐器。我总觉得,通晓音乐可以教会一个人聆听世界万物。
教过的学生当中,会弹奏乐器其实很多。2020级有一个男孩钢琴弹得很好,人确实也很开朗爱笑。他的头发染成介于绿色和黄色之间,扎着非洲脏辫,走起路来晃着身体,似乎打着某种节拍。他对阅读兴趣不大,但有次读到关于一篇音乐的文章,他特别兴奋,热情地给我介绍了各种调号,为什么大调明朗轻快小调柔和黯淡,他喜欢弹哪个作曲家等等。除了钢琴,还有会拉小提琴的,打鼓的。弹吉他的学生最多。我觉得音乐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正面的影响。
允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弹竖琴的学生。一个学年的课程结束后,她没有通过语言考试。
第二年,她继续留在了原来的班级,坐在最靠近课室门口的第一张桌子。我虽然不再教她,但经过他们课室的时候,我经常可以看到她。还是一个人安静地坐着。我真的不确定下次她是不是就可以通过考试。
也许她也是快乐的,我只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到了我自己以为的她。
我也不确定自己写这篇文章想要说什么。我想,每个学生就像不同的乐器一样,有不同的特征、音质。作为教育者,作为父母,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个乐器发掘出来?作为自己,我们怎样才能成为那个自己喜欢的自己?
可能我想说的是,允也许不善于学习语言,但她肯定有她所擅长的领域。她具有的特质肯定也能让她做好某一事情。为什么一定要坚守在某个地方?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成为钢琴或者是小提琴呢,笛子、小号、三角铁也都能奏出动听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