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学会做面食


作为一个广东人来说,我从小生活在海边小县城,压根就没接触过北方的面食,老家最多的是各种“粿”品,有什么“壳桃粿”“甜粿”“薯粉粿”等等,琳琅满目,每逢过年过节,农村贤惠的大婶小婶们就会铆足劲,提前几天准备粿的食材,临近过节的时候就开始各种粿品的作业,忙得不亦乐乎,非常浓厚的过节气氛,红红火火,感觉非常喜庆,小孩会在大人做好粿之后,被允许品尝一个,享受最新鲜的待遇。到了过节那天,粿品先祭拜祖宗和各路神明之后,才允许大家吃。我虽然一直跟着父母在学校生活,我妈妈也不会做粿,所以我们老家的亲戚逢年过节就给我们送各种粿,让我的童年尝到各种美味的粿品,直到现在还时常怀念。

工作以后我一直在广州生活 ,广州是享誉世界的美食之都,各路美食齐聚羊城,南北文化互通有无,每每看着各种喜人的包点和饺子,心里的贤惠因子就会被激发起来,总想自己实践点什么,一开始买些饺子皮来做实验,学着人家调个馅,包出来的模样还不错,可是由于缺乏经验,馅料不是太咸就是太淡了,有时候煮的太久,口感还硬邦邦的,总之就是没有外面卖的好吃。多次向有经验的人讨教才知道,馅料的调拌是饺子好吃的关键,不但要咸淡适中,而且还要多次放姜葱泡出来的料水,多次用手搅打之后,使姜葱水跟肉菜混合均匀,煮出来的饺子才能汁水饱满,不会吃到干柴的馅料,还有朋友教我馅料里面打个鸡蛋会更香,确实是个好方法,后来看到视频人家说可以在馅料上面撒些蒜蓉或者姜泥,然后浇点滚烫的热油上去,目的在于提香,各种方法都相当不错。还学会了煮开饺子后要放三次少量的冷水就熟了。另外,有些视频教人如何擀饺子皮,我也跃跃欲试,买了点面粉自己折腾,一开始不是太干就是太湿,屡屡失败,后来看了人家擀饺子皮的视频之后,逐渐掌握了技巧,现在也能做出比较完美的饺子皮了,而且软硬适中,不像外面卖的皮总是偏干。偷偷告诉你,擀饺子皮也很治愈哦!

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半年里,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在家折腾各种美食,那段时间,我下载了一个做饭菜的APP,看着各路博主的巧手做面食,心动呀!于是乎从网上买了好几袋面粉,从此也知道面粉还分低、中、高筋,分别适用于什么包点的制作。反复看人家博主操作的流程,严格按照人家的配比来下,一步步地依样画葫芦,慢慢的就有个人经验的积累了,知道酵母粉要用温水先泡一会,后期面才发得好,知道面要使劲揉才筋道,而且要做二次醒发,以前不懂的时候,发半小时就迫不及待地揉个形状上锅蒸,结果蒸出来硬邦邦的,简直无法下咽。做西式面点就更加纷繁复杂了,比如做蛋糕必须蛋白和蛋清分离,而且蛋黄和面粉要充分搅拌,不能有颗粒感,蛋白要分三次下白糖打发,最后蛋白霜分次和面糊要划“十”字搅拌,不能像打肉丸顺着一个方向打,这样很容易消泡,做出来的蛋糕就不够蓬松了。
总之,做面食也是一门学问,经过多次地糟蹋面粉之后,终于熟能生巧了,现在不管是做馒头还是包子、花卷,或是烤箱版的西式面点,都做得像模像样了,而且口感还蛮不错,家人们也很给力,都说好吃的很,当然也有好多次失败的产品,老话不是说了嘛,失败是成功之母!生活的智慧点滴,必须从各种试错中获取。以下图片是我做的比较好的一部分面点,请大家多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