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给妈妈看中国


2020年8月一个下着小雨的午后,那是我刚来学院几天。一个留学生让我给他出一张放行条。这是第一个跟我见面的学生,他留着长发,很有礼貌。比较触动我的是,他临走给我鞠了一躬。这个画面,开启了我来华留学生管理的生涯,也融进了我生命的能量里。好像这些时刻可以永远拿出来,被无限回忆,无限憧憬。
和俄罗斯女孩塔西娅的相识源于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大赛。那时候还是疫情管控期,我们选拔学生是通过线上语音。我欣喜于她流利的汉语表达。但是她表明不确定要参加,因为没有过参赛经验,觉得自己做不到。我说去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去挑战自己,会是一个非常棒的体验,还有我会帮助你。她被我说服了,才有了后来的故事。第一次见面我完全被她的活泼灵动“折服”了。我问她:“你能坚持完成这个比赛吗,如果你可以,我们一起努力。”她俏皮下透出一股坚韧说:“战斗民族,不能输。”在演讲之前,主办方安排我们到汤阴县进行调研。塔西娅的的感悟比较打动我。她说:“我第一次真正能感受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不是请别人跟我讲的,而是我亲自来到这个地方去了解,去感受,身临其境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古城。”参观岳飞博物馆,她把我叫到一旁,告诉我:“我终于明白中国为什么发展那么好了。在古代打仗,穿那么重的衣服,拿那么重的兵器,还骑着马。你们中国人太了不起了。”在汤阴县博物馆参观时,塔西娅还体验了汉字的书写,玩了PK成语游戏。她很感慨:“那么小的地方有这么深厚的文化,涌现这么多优秀的人。”有了这些经历后,塔西娅备战比赛的劲头更足了。我让她把岳飞的故事也写进演讲稿。在比赛时,讲起这些天的感受,塔西娅在台上动情了,我在后台同步播放PPT也跟着抽泣。她下台后说有紧张的原因。我后来想了想我们可能太累了,而且都是想把事情做好。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国悠久的汉字文化与灿烂文明,从而爱上中国,想讲好中国故事,化身使者传播中国文化。在学生身上我也看到了难得的值得学习的品质,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还有一次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之旅也让我记忆犹新。我带领三个留学生去贵州参加“美的教育”体验活动。在高铁上,学生一路领略祖国的山川面貌,孟加拉国籍留学生白彦兴奋地说:“中国这么漂亮,我们都不知道。我要去告诉我的朋友们。”因为白彦作为学生代表需要发言,我们就在高铁上写发言稿。我建议他可以从自己的感受去谈对一些民俗活动的期待。白彦说自己很喜欢中国的甲骨文。他对书法感兴趣,想从中国少数民族水族的文字去展开。后来的体验课,在水族研究专家蒙耀远老师的课堂,留学生们齐声朗读水族的文字,被水族文字承载的文化故事所吸引,而一些音同让留学生们有了在异乡遇见故乡之喜。他们还前往黔南少数民族村落,参与了当地传统手工艺的制作。他们通过亲自参与苗绣、马尾绣、枫香染等技艺的学习,领略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我记得第一天途经杉木湖,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郑重跟我说杉木湖像小的颐和园一样,太漂亮了。第一天的晚饭时间,白彦跟他远在孟加拉国的妈妈视频,他说:“老师,我给妈妈看中国。”晚饭过后,我们一起在乡间散步,吉尔吉斯斯坦籍留学生巴依诗说乡村的味道是最干净的味道。”这些活动对学生教育意义很大。通过亲临实地,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多元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及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这次体验也为他们未来在国际舞台上推广中国文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20年到2024年,短短四年,变化的是人来人往,学生更迭,不变的是对做学生工作的热爱,和对初心的守护。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参加外国留学生学会年度工作总结会,参会老师的一句发言:“培养有中国情怀,广东情结的留学生。”这句话印刻在我心里,也是我做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底色。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我的热情和智慧,书写我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