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24年第3期(总第45期) > 教与学的流动,美与真的展示

教与学的流动,美与真的展示

4紫荆大讲堂-1.jpg


编者按:九月,我们迎来了新学期,也迎来了第40个教师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书到育人,从传播知识到启迪思想,每一位老师都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教学经验。今天我们有幸邀请了文学院的史风华老师和音乐学院的王晓盈老师,一起聊聊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实现教学输出和成果展示完美结合这个话题。


4紫荆大讲堂-2.jpg

4紫荆大讲堂-3.jpg


徐珊:感谢两位老师百忙之中参与我们这期的紫荆大讲堂。今天,我们聊的是上课的话题。我知道两位老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这些年也践行教学输出与成果展示结合的教学理念。史风华老师的《当代西方美学个案研究》课程最后在图书馆和文学院进行了课程教学成果展;王晓盈老师的《舞台语言艺术》课程则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舞台剧汇演。想请问两位老师,最初对于自己课程的设计是不是就包括展示阶段,还是说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想法?


史风华:谢谢徐珊老师的邀请。《当代西方美学个案研究》课程在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开设于2002年,是学校第一批双语课程,曾获得2005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我特别感谢我们学院领导的支持,一直鼓励老师在审美教育实践的道路上勇敢探索,让我们敢于发掘新模式。这门课在最初设计时,就设想了会包括学生作品展示,一般都定在最后一次课,小范围地在班里展示。今年因为得到了各方支持,展示特别隆重,在图书馆办了展览,我特别欣慰,觉得这算是对多年课程的一个总结吧。

其实,往年的课程展示虽然是教学班小范围展出,但同学们的很多作品都一样优秀,甚至不输专业人士。这次有机会能让学生们的作品在图书馆展出,被更多人看到,我是很开心的,这也算是展示形式的一次突破了。

王晓盈:谢谢徐老师的邀请,很荣幸能和史老师一起交流分享这个话题。《舞台语言艺术》是一门集发声、语音、主持、表演为一体的综合选修课,在2016年最初接手这门课的时候,我当时并没有很明确的想法要以怎样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后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音乐学院的孩子们特别擅长表演,舞台表现力很强,在课堂作业的展示和小组分享环节特别有趣和精彩,于是当时就产生了用汇报演出进行结课的想法。事实上当年的第一次尝试就挺成功的,然后从那时一直保留至今。从2018年以后,我把课程汇报正式纳入了教学大纲,也会在每学期第一课上提前布置给学生们,慢慢地展示汇报就成为这门课的常规“保留项目”了。


徐珊:听两位老师的讲述,知道你们都是用心教书的好老师呢。无论是史老师的课程教学成果展还是王老师的舞台剧汇演,都让人耳目一新。我知道,大学老师都特别忙碌,这种教学成果展示看起来似乎简单易操作,其实肯定要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精力。请问两位老师在这个筹备过程都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又如何克服的?有什么样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吗?


王晓盈:徐老师真是太懂我了,哈哈。《舞台语言艺术》这门课其实涵盖挺多内容的,从呼吸、吐字、发声、共鸣和气声情结合等方面进行讲解和训练,到以融合人文和艺术的大学精神为指导,通过将音乐文化和语言表演融为一体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短短16周的课,却包含了大量的讲解、示范、模仿、训练和编创的活动,确实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但在我们师生的一致努力下做得好像还不错,大家都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幸福感。

谈到困难,其实时间安排是个最大的问题。上学期我教的全部是舞蹈班的孩子,他们的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几乎全是下了基训课后满头大汗地踩点赶过来215课室上我的课,时间非常紧张。偶尔有几次还会因为专业课下课晚了,会迟到一小会。我可能因为真的挺理解他们的,看着孩子们疲倦的样子有时还会感到心疼,所以上课时就会不断地鼓励和表扬。因此有学生开玩笑说原本想在课堂上睡个觉休息一下,结果听王老师的课根本睡不着,每次上课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特别兴奋。再就是我们的剧目汇报展示一般是在第十六周,由于孩子们没办法抽出其他的空余时间来彩排和表演,每次只能利用上课的时间段来完成,这就导致演出前的舞台工作常常是下课后赶过来的“人仰马翻”状态。好在舞蹈系的老师很好沟通,我提前和之前的任课老师说了情况,让孩子们提早一点下课过来准备,所以这学期的汇报展示特别顺畅。还有一个是文字能力偏弱的问题。我们每学期期末汇报的剧目都是孩子们自主创编的,我们音乐学院的舞台表现力很强,但文字功底普遍不足,在剧本的撰写和打磨方面又比较缺少经验,所以基本是从零开始地摸石头过河,有个别小组的剧本是改了又改,直到彩排前才最后定稿。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也不断给出很多建议,鼓励他们大胆去创新去修改,最后基本都打磨出了比较满意的剧本方案。

史风华:是的,听王老师讲述的这些,我很有共鸣。展览要动用多方面的力量,在筹备过程中,遇到资金、场地、人力等各方面的困难,好在我特别幸运,展示方案一拿出,就得到了文学院领导的认可,加上教研室同事们的大力帮助,以及在布展及场地方面图书馆的大力支持,整个过程虽然辛苦,却非常顺利。当然,学生们也很配合,可以说他们是最辛苦的。他们一共做了十三个展板,整个寒假都没有休息,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在图书馆林老师的专业指导之下,展板内容丰富形式之美,受到了专业人士的高度赞誉。还有,现场作报告的两组同学也花了很多时间磨课,才能在开幕式当天从容淡定。开幕式当天,两组同学做路演,现场反响强烈,得到了李伟光美术馆馆长的称赞。展览会开幕式上,我们学院段院长说:“课程将艺术审美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带来了新鲜的美学体验,突出展现了文学院的美育特色。该课程充分发挥艺术哲学的美育功效,全方位凸显了文学院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在美育实践上也为其他同类型课程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这段话,也说出了我做这件事的初衷和意义。


徐珊:教学相长,两位老师的课程内容正好都是和美育相关。听你们讲述的这个紧张、辛苦同时又快乐和满足的过程,我感觉可以归为这样一句话,就是“教与学的流动,美与真的展示”,可以说,这种教学成果展示就是一场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双向奔赴。在这里,也继续请问两位老师,这个双向奔赴的展示过程有什么感人的或者有趣的师生故事分享吗?


史风华:感人的故事很多呢。之前课堂展示有2018级、2019 级同学的画作为礼物送给我,我一直保存着,这次也拿出来参与了展出,她们特别激动。然后,展览后学生的作品捐献给了文学院,每位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收藏证书,他们也为此欢呼雀跃,很多同学发朋友圈,认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被看见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近几天还有出国旅游的同学和我交流,她在国外看艺术展的时候就联想到我们的课程。她说:“看到那些作品完全没有陌生感,在课堂上真的学到了东西......感觉以前吃了很多细糠,过了好几年才知道,原来那是细糠!”作为任课老师,我听了也特别高兴。我一直认为,老师要有前瞻性,课堂不仅仅是当下的一节课,而是为未来播下一些真善美的种子。当同学在走出学校之后,在广阔天地闯荡时候,还会时不时与当年的“课堂”相遇,与老师给过的知识“callback”,这才是一堂课的意义,也算不辜负了我的认真备课啊。

王晓盈:是的呢,我认为教学就是一种“情投意合”的双向奔赴。其实每一次汇报展示时我坐在台下心情都很复杂,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那么投入和认真,我就像一个老母亲一样一会想哭一会想笑,充满了骄傲、欢喜和满足。哈哈。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两件事,一个是去年课程汇报时,有个娃扮演河南的士兵,一口流利的河南方言简直让我惊呆了,可我明明记得他是广东人呀。演出后我立马叫住他,问他是怎么学会的。他害羞地拿出了手机给我看,我的天,原来是一段标题为“河南话速成”的台词——用普通话翻译河南话音调的谐音。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冬至,天气冷得要命,可那一刻我的心却感到特别特别温暖,我想这应该就是幸福的感觉。还有一个事印象特别深,这学期有个小组排的一个剧叫做《你好,疯子》,是孩子们根据同名话剧进行改编的,做了大量的辛苦工作,但前期效果一直不满意。用一个孩子的话说是“话剧有两个小时,我们把原剧本快十万字的文字删改到最后五千字,中途一共改了不下五十版,好几次凌晨还在和伙伴们一起讨论剧情走向,中间的过程真的特别特别辛苦,有时候就想着哭都哭了……”彩排时他们一直没找到感觉,表现得索然无味。当时我建议他们从人物特点入手找感觉,删掉不必要的剧情,增加本土化的语言和道具,丰富人物的形象。那天演出时,我简直惊呆了,孩子们扮演的每个角色都活灵活现的,还增加了意外的惊喜——他们用白布进行了舞蹈的光影展示(这是彩排时未有的)。最后有观众跟我说她看哭了,我想这就是对他们用心付出最好的回报吧。


徐珊:听两位老师的分享,我也有些感动。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一件事,这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才是教育的意义吧。我知道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里都有小组分配任务展示成果,请问这种形式有何利弊?


王晓盈:小组合作的优势是能够集中组员的智慧,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汇报演出时能够比较高效地完成,这里展示一下这学期某位小组长的原话:“最后几周的期末作业准备,可真是让我急得团团转:剧本不合要临时修改、剧情枯燥没有特色、小组成员不齐无法排练……各种困难接踵而至,一度让我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有时候我都开始怀疑自己。但好在有大家一起努力,彩排后老师指出了我们的不足,大家一起努力,共克时艰,纷纷支招。最终,我们的汇报顺利完成。看着台上认真入戏的组员,感觉这个汇报就像我一手带大的孩子,心中倍感欣慰。大家都很棒!”瞧,这个组长已经像个老母亲了,哈哈。这就是小组合作带来的好处,它更多地能从根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内驱力。当然,凡事有利皆有弊,小组合作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个别组员划水不认真,排练拖后腿,还有就是小组内部不够团结、各自为阵,组长不够积极、无作为……这些我都遇到过。后来也尝试过采用灵活轮换小组的方式,效果还不错。总之,尽量克服弊端发挥优势吧。

史风华:或许是我得到了太多的正面反馈,我就觉得同学们团结协作,碰撞出很多火花,这种形式只有利,没有弊。当然,对于内向的I人同学我也会特别关照,她们最后都能寓学于乐,非常开心。

 

徐珊:对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两位老师的教学极具创意性实践性。对于未来的教学形式,两位老师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史风华: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把最新的艺术作品和学术成果介绍给学生,与时俱进。我认为,课堂应该呈现出教师最新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每一堂课都应该是现场直播,而不是重复从前的内容,教而学、学而教,学用一体,教学相长,这样教师也可以一直成长。事实上,另外的课程我也让同学们把枯燥的美学理论和美学史事件,以小组戏剧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效果也出乎意外地好,这也源于我最近一两年对戏剧和脱口秀的关注。

王晓盈:有机会的话,我想把孩子们的课堂搬到更大的空间里去,比如带到校外的文化馆,或者中小学去,让他们更多地感受表演带来的挑战和快乐。

 

徐珊:感谢两位老师真诚而生动的分享,我自己教学二十多年,更多时候是满堂灌的传统模式,这次和大家交流也让我受益匪浅,也许我也要考虑改革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最后,教师节来临之际,还请两位老师给大家说几句寄语吧。


史风华:想借毛姆的话送给大家:“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请大家保持阅读、保持思考、保持微笑。祝大家教师节快乐!

王晓盈:今年是第40个教师节,也是我从教21周年,感慨时光的飞逝,也很感恩遇到自己热爱的课堂。祝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笑口常开,身体安康!


徐珊:谢谢美丽的史老师和王老师,祝两位老师今后的课堂更加大放异彩!祝两位老师教师节快乐!也祝《紫荆树下》的读者们,祝所有的华师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Copyright © 2024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scnught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