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24年第3期(总第45期) > 读书杂感

读书杂感

6读书咖啡吧-1.jpg

6读书咖啡吧-2.jpg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算是看得最开心的一本书。吐槽起来毒舌且一针见血,文字中确实蕴藏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也不乏“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真性情,读来常令人莞尔。

 

附摘录两则:

原文:帝(赵光义)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批注:但无能。

原文:自古贤者少,不肖者多……

批注:就劳动者而言,自古贤者多,不肖者少。

 

《大唐西域记》:初看时,看到的是玄奘笔下的西域和古印度诸国的山川形胜、风土人情,感慨于玄奘对一路所见所闻的细致描摹;渐渐地,看到的是印度诸国佛教遗迹时移事迁,物是人非,昔日繁盛一时的印度佛教如今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最后透过文字,看到的是目睹这一切、经历种种磨难却始终不改初心的玄奘,不知重返东土后再回忆起自己的过往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归有光文选》:令人无限回味的,还是那篇《项脊轩志》。寥寥数笔,写下了动人的平凡瞬间,也写尽了时光流转、生活沧桑。

 

《比较文学基础读本》:回看这本专业入门和基础读物,会回忆起在北师大学习的时光。对于想读比较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实还是不妨一读的。张沛教授在导言中谈到:“比较文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发现更高自我或实现自我的更高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比较文学是哲学——不仅是单纯认识论意义上的哲学,更是作为‘认识你自己’的实践哲学,即人文之道。”从自我的学习体验而言,诚如斯言。

 

《美利坚物语》:记录了20世纪初在美国的日本人众生相。文风挺有永井荷风的味道的,笔调细腻,比起川端康成,永井更“洋”一些,少一些滞着,更善于捕捉一花一草一颦一笑的即时性感动。

 

《逆袭的夏亚:贝托蒂嘉的子嗣》:蛮有电影感的一部小说,比之当下的轻小说,富野的文字,节奏非常紧凑,不拖泥带水。故事设定和剧情细节,与剧场版电影有所不同。少了剧场版里夏亚的名台词,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伊戈尔远征记》:非常有俄国文学味道的史诗,给人的感觉和常看的古希腊史诗、中世纪西欧史诗很不一样。原始而有生命力的短小史诗,意象和英雄性格很有俄罗斯感,文字朴素,直截了当的拟人和抒情手法,会天地变色,草茎低头,树干弯腰,禽鸟相助,颇有万物有灵之感。

 

《长征记》:作为一本历史学著作,却不同于《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乃至色诺芬的另一本史学著作《希腊史》,作者并无一种明显的考证、编排乃至分析史实的意图,在这个意义上,比起一本严肃的历史学著作,它更贴近一个将士的军事日记,但与此同时,色诺芬又采取了第三人称的视角,使得作为叙事者的色诺芬完全消泯于文字之中,这种第三人称的疏离感造成了叙述中相当的克制,那些最残酷和最绝望的镜头都变成和其他细节一样的平铺直叙。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相比于初看时只关注了战争进程和政治博弈,重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会同时去关注一系列悲欢离合背后无法抗拒的“势”的力量,以及在这种无可抗拒之中的每一个具体的人本身。合上书页后,恍然忆起老三国的片尾曲:“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Copyright © 2024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scnught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