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美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美食不小心成了旅行中的主角,虽然不是唯一的主角,但绝对是重要的主角之一了!即使有点平淡的旅程,因为有了美食的加持,也会觉得浓郁起来。有些有点久远的旅行,随着时间流走,关于旅途中的记忆似乎也有点模糊了,但只要想起旅途中的美食,一切似乎又鲜活了起来。
在行程中,我并不太喜欢去游客常去的食店,而是更热爱与当地人聊天。在京都时,遇到一位上海阿姨,很热心地介绍了当地人爱去的地方,让我们对天妇罗、意大利餐厅、本土的寿司品牌印象深刻。本来有些犹豫,但上海阿姨一再推荐,也让我们坚定了最初的决心。
回转寿司从店内环境到店面装饰都很简约,连餐碟也很寡淡,但是食物却美味可鉴,性价比真的超高。这些寿司有些是散点有些是套餐,配着点了些,确实入口酥脆,又不觉得油腻,居然在炸类食品中吃出了清淡又满足的感觉。那天,妇罗店也有很多本地人去光顾,非常热闹,我后面虽然没再去,但这家店已经深深地留在记忆中了。
在京都的时间是最长的,只因抱着寻找东都洛阳和长安的印迹而来。站在京都的火车站的负一层时,并不觉得火车站是杂乱的,更像进入一个很舒服的美食天地。之前说到的意大利餐厅,就在这里。徘徊几处,犹豫不决,最后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入店,却发现这个决定是多么明智。在火车站这样的地方,餐厅出品依然保持了很高的水准。尤其是餐厅中的酒吧,是一道自然的风景,不会有高档西餐厅那种有压迫的距离感,而是充满了活力,又极让人亲切。
相比餐厅的布置,餐厅的人是更为重要的。我的记忆里是有南北差异的。到了北方,总觉得服务员态度一般,服务态度取决他的心情;到了南方则不同,总有靓女主动帮着换碟碗。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个性鲜明的餐厅经理或主理人,似乎没有什么印象。不过,这些年,慢慢遇到几位,还是要在这里记录一下的。
在金边寻找美食时,我们内心是纠结的。是来一顿牛排还是小试一下印度菜?或者试试本土菜?最终,因为吃过本土菜,便决定试一下印度菜。印度菜也有一些选项,在tripadvisor上都有过推荐。我去的这家印度菜在tripadvisor上排名前十,里面的装饰真的很有印度风情,连餐厅工作人员也是清一色的印度人。餐厅是细长型,空间不大,我们去时里面顾客只有另一桌,也是中国人。餐厅里有些喧闹,估计是常客,所以餐厅主理也并没有太多过去交流。反之,我们这边,在每个菜上来时,主理人不断过来问询。点菜也是有趣的经历,当你用英语问那眼花缭乱的各种蘸汁时,主理人热情地介绍。菜单是双语的,只是从原料到呈现的图片,暗含了太多美食文化符号,并不能完全解读。那印度薄饼真是一绝,吊起来的烤肉在视觉上也形成了冲突。但最厉害的是,桌上配了一碗酸奶不知何用。斗胆问了主理人,告诉我们这是拌饭用的。无知者无畏啊,我勇敢地尝试了。从此,酸奶在我的印象中变得无所不能。最后,在我们准备离开时,主理热情地邀请我们扫码到tripadvisor上点评。我这才意识到,原来点评分数很高有一部分原因真的是热情所推动的。
印度餐厅主理人的热情真的让人印象深刻,加上食物也是非常地道的印度美食,所以这次就餐成为一次非常难忘的体验。可以说,这些主理人真的可以与餐厅形象捆绑在一起了。记忆中,还有一位个性十足的餐厅主理人,就是悉尼库吉沙滩旁的PIZZA店的。这家店很特别,店里虽然摆满的是简约的小桌,但在各处挂满了本土艺术。餐厅待客的主理人个性十足,衬衣西裤搭配夸张的长细卷发,自己就像艺术家。他大大方方,自然地招呼着我们。我们一边享受美味的意式PIZZA,一边也享受环绕餐厅的一幅幅本土画作。后来,还来了一群聚餐的中学生。四张小桌拼在餐厅的一角,活力实足。而夸张的长细卷发主理人兼艺术家就像个老朋友一样聊着天提供着服务,有一种别样的舒服。简约的环境,浓烈的艺术氛围,夜幕中的海边,一点点喧闹,为这意式PIZZA注入了不一样的难忘的味道。
除了库吉沙滩旁的PIZZA店,有艺术氛围的餐厅还有一家。根据孤独星球推荐,一个不起眼的法式建筑里藏着一家法式餐厅,里面的画作与餐厅的氛围融合在一起,创造特别的就餐体验。特别要介绍的是,餐厅里装奶油的容器是一块天然的石头,中间有一规则的四方形,当面包刀刮出和奶油涂抹在法式有嚼劲的面包上时,真是全世界唯这一处的体验。还有一道肉切拼盘,里面的各种火腿片都是自家店精选自制……服务员每上一道菜,就一一细致介绍,可见店家之用心,让人印象深刻。
我周围有许多喜欢云南和西藏的朋友,大家都知道6月到8月去滇藏,是最好的季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绝对可以吃得到最便宜的美食。我吃过一些很美味的野生菌,却记不得名字,就像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就算吃过些不同品种的鱼,但永远记得的也只是鲈鱼、鲫鱼。如果,这个北方人再加上自己北方生活的经验,那么就是在鲈鱼、鲫鱼之上,再加上鲤鱼、武昌鱼。
有一次在昆明转机,只有几个小时,我也飞奔着去吃了个野生菌的火锅。依然认不得太多野生菌,但吃得大快朵颐。不过,近年来大火的松茸、大红菌,我还是记得的,因特殊的机缘留下过深刻的印象。那是另一个去云南的6月,正好朋友有一块茶园,知道什么时候在哪些地方能采到大红菌。于是,朋友带我过了一把采菌子的瘾,我们战果满满。后面,我们带着采摘的菌子去到了大路过的餐厅,委托本地餐厅加工。我仔细观察,发现偶尔会有细细的土在大红菌上,但厨师却并不用水洗,只是用刷子轻轻地刷一刷。问师傅原因?师傅说怕冲洗让新鲜的大红菌丢掉一点味道。最终,我们围坐在满满一大盆大红菌的汤旁边,颜色难忘,味道鲜美,心生欢喜。当时,云南的朋友看到餐厅还有不少菌子,便一一和我细说这些菌子的名称,可惜我这个北方人,记不住什么,估计下次也还是不认得。
这些年,松茸特别火。幸运的是,在拉萨和林芝都有一点难忘的共享松茸美食的经历。在拉萨溪语姐家,我和贵州、江苏和广东的朋友聚在一起。溪语姐准备了满满一大盘生切松茸片。她说这松茸是云南香格里拉过来的。朋友也说,香格里拉的菌子产量最高。只有在林芝,才知道本地人的吃法。当地藏族会把松茸弄碎,放在牛肉汤里吃。而标准的地道的针对游客的菌王府餐厅则以三吃闻名。第一种吃法当之无愧是生吃,永远是无味乃至味。第二种吃法是煎着吃,中间是炭火,上面放汤锅,炭火旁边有一圈铁,上面刷一层薄薄的油,切片的松茸放上煎便是。不一会儿,便会变成淡淡的焦黄色,发着诱人的香味。第三种吃法就是打汤锅,除了松茸,还有不少其他种类的菌子群魔乱舞,和着鸡肉或藏土猪,便成了一碗绝美的菌子汤。有些普洱茶和红葡萄酒的爱好者形容其普洱陈香和葡萄陈香时,居然也是用野生菌或蘑菇的味道来形容,可见这大碗杂菌汤是多么诱人了。除此之外,松茸还可以创造出一种绝美组合,那就是过桥米线。那一次,我也是吃到了迄今为止最奢华的过桥米线了。
不知不觉说了这么多,发现旅程中印象最深的居然都是美食,看来,我是吃货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