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24年第4期(总第46期) > 水滴荷心风入丝 —— 上海苏州弦中行

水滴荷心风入丝 —— 上海苏州弦中行

8艺术小剧院-1.jpg

8艺术小剧院-2.jpg


2024年11月3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有丝弦名家刘楚华老师、苏思棣老师的雅集,早早抢了票,打飞的去了上海,又追随老师们到苏州聆听他们的讲座、参加雅集。对我而言,沪苏行刚好是耳顺之年的仪式:我决定暂停斫琴,专注学习丝弦,等有了一定的领悟再回来斫琴。这趟沪苏行,不仅是一场经由丝弦打开仙界之门的修行,更是一抹隽永的香气,和着小桥流水桂花香,飘荡在时光里。

三床唐宋老琴,四位老师,琴度雍容典雅,正是我理解中中国传统文人琴的样子。3号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弦上愔愔”古琴(丝弦)音乐会,11首曲子经老师们的演绎,真正如沐春风,如对明月。

印象最深的是苏思棣老师抚琴、钟兆燊先生弄箫,张丽真老师吟唱的《慨古引》,真正体会到了琴箫与人声的完美融合,感觉人声与箫似是琴的第八弦、第九弦。不,这么说似乎也不准确,那种感觉就如原地撕开了一方小宇宙,我在那方天地中,进入“心流”,不见物象,却怡然忘我。


史凤华1.jpg


在苏州,当刘楚华老师以“我老师”开篇,讲“蔡德允先生的古琴艺术”时,阳光正照在苏州故宫学院讲堂的门槛外,而我,正坐在后排门边,感觉阳光照在背上,暖暖地。她声音不大,眼睛里都是光,神态和语气中透出的学养与情感,令人钦佩。刘老师强调自由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她从蔡德允先生的生平讲起,与琴友们分享了蔡先生的古琴艺术,一曲《长门怨》,琴声如微风吹入蚕丝,仿佛能听到到一声轻叹:“庭院深深落花多,愁里春又过”,尾声更是如“月破黄昏,独照长门宫里人。” 哀而不伤,端庄优雅,如亲临愔愔室听琴,又有刘老师强烈的个人风格,把丝弦的美展现到了极致。

苏思棣老师讲《古琴基本功》,满满的都是干货,对于我这样的丝琴初学者正是恰到好处的投喂。苏老师结合琴本身的结构、岳山、丝弦的物理功能来谈左右手指法,指出凡泛音、按音、散音都须自然放松,边讲边示范,非常细致科学。苏老师还特别幽默,他举例说:去菜市场买个猪手,那个重量落在弦上,大体就是手放松时落在弦上的样子,不必格外用力,这样的比喻形象又科学,教法对初学者充满了慈爱,真正受益匪浅。苏老师抚的《水仙操》,每个音都如水滴荷心,入心入肺、滋养灵魂。其实,在初学丝弦时,我曾反复观看苏老师的“安弦(丝弦)基础课”,讲解细致入微,对习琴者的慈爱之情如一位老奶奶,而字字珠玑的有效讲解又如将军“沙场秋点兵”,而今可以当面听讲,又可以当面请教指法细节,自是心存感恩。


世风华2.jpg


‌ 美好的感觉虽然短暂,却留存在心里,这几天的丝弦之行,始终萦绕在琴声里,在老琴散发的香气里,在因琴声而起的愉悦里,在小窗横琴、梅花展谱、炉香轻袅的意象里,正所谓“琴心静向环中德,此虑能从物外消。”

附上小诗一首,以表达我的心情:

一丝万年闲情

一音指尖流转

小窗横琴

梅花展谱

炉香乍热

袅袅青烟

都似琴间看遍

荷叶水滴轻过

微风慢绕丝弦

月破黄昏

竹香弄影

落花正在心尖

琴事依稀似梦

桂花香里年年


Copyright © 2025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scnught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