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树木园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包围在钢筋混凝土中,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对自然之美常常视而不见——这是我从自己孩子身上总结到的反面经验。所以,当群里Po出夜观昆虫的活动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这段时间一直阵雨不断,傍晚出发前还在担心天气无常。从家步行到集合地点,氤氲的空气提前造好了势,仿佛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不是华农树木园,而是亚马逊的热带雨林集合后,坦克叔叔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个头灯,然后讲解夜观的注意事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遇到任何昆虫都尽量不要去打扰它,而是在旁边静静地观察它,因为我们的打扰可能会让小小的昆虫送命,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尊重所有的生命。
虽然已提前叮嘱孩子们行进过程中要小声,但大人的规则如何能压抑孩子的兴奋,在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和欢笑声中,我们分组前行。
“老师,你看,这里有蜗牛!”伴着孩子的惊呼,今夜观察的第一只小生命在探照灯中闪亮登场。
“老师,这里还有一只……这里还有只大的……这里还有只小的……”
“这只不是蜗牛哦,它是我们俗称的鼻涕虫,学名叫蛞蝓。有的蛞蝓身上会有软壳,但是和蜗牛的区别在于,它无法把身体缩进壳里,所以身体看着很长。”
新技能get!孩子们开始运用于实践,每看见一只有壳的软体动物,他们稍稍辨认后就能作出论断:这是蜗牛!这是蛞蝓!

领队小哥哥笑着说:“孩子们,我们上山吧,山上有比蜗牛和蛞蝓更美的昆虫呢!”果然,行走在漆黑的山路上,探灯到处,孩子们总能有惊喜发现。在老师的讲解下,大家逐一记住了它们的名字:八星虎甲、毛毛虫、非洲大蜗牛、蟋蟀、天牛、蟾蜍、萤火虫……
最有意思的是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一片小树林中,树干上都是蝉蜕。经验丰富的老师环视了一周,立刻发现一只正在脱壳的蝉。大家只留一盏灯源,孩子们围在蝉的周围屏息观察。只见蝉已有大半个绿色身子脱出壳外,用尾部倒挂在壳上,身上的翅膀蜷成一个小卷。过了一会儿,蝉的眼睛变成棕红色,翅膀慢慢展开,透明的羽翼泛着淡蓝淡紫的光泽,像极了贝壳的表面。老师说蝉之所以倒挂着,是因为它刚出壳,身上还有很多粘液,这样可以晾干翅膀。又过了一会了,翅膀完全展开,虽然它还不能飞,但是已经可见翅膀清晰的纹路,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老师讲解道:“母蝉把卵产在树干上,一次会产三四百个卵,但是很多都不能存活下来。活下来的卵孵化后变成幼虫,它们下到地下,吃树干和腐土为生。它们在地下的生命周期各不一样,有的是1年,有的是2年,有的3年,有的5年,有的7年……最多的有17年,每个蝉的地下生命周期都一定是一个数学质数,这是非常奇妙的一个事情。它们出土后变成蝉,生命大概只有两三周。”
有孩子问:“它们忍耐了那么久的黑暗,最后只能活那么短,所以它们出来才那么高声歌唱吧?”
“对!它们要尽情歌唱!”
听到他们的对话,我想起法布尔《昆虫记》里的话:“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日光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弃它歌声中的烦躁浮夸,那种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却又如此短暂。”
回来的路上经过一片树林,老师说:“你们听,蝉在叫呢!”此时,我们听到的已不是聒噪,而是生命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