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25年第1期(总第47期) > 我的读书札记

我的读书札记

7砚湖读书吧-1.jpg

7砚湖读书吧-2.jpg


《福克纳短篇小说集》:读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乐趣一在于结尾处的急转直下,之前暗涌在叙述间的压抑的力量在最后瞬间爆发,让人为之悚然;二在于故事的回味无穷,细思之下,如同解谜般可以不断发现另一重“真相”。《烧马棚》会让人想起李沧东的《燃烧》,《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也不错,其他如《伊万吉林》《调换位置》等亦可一读。不过燕山出版社的译本读来一般,把“柯立芝”翻译成“库里奇”,直接给看愣了……

《罗马史》:重读蒙森的《罗马史》,兴趣也从对史实的叙述,转向了他恣肆的文笔和热烈的、带着理想化色彩的“诗人”情绪。蒙森没有像尼布尔一样,把历史写成精细考据的论文,也不像兰克那样只是据实叙述而缺少深入细致的分析。在他笔下,皮洛士、汉尼拔、格拉古兄弟、马略、苏拉、恺撒等人物跃出了历史的平面而活了起来,并进而将罗马共和国如何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又如何衰败混乱、无可阻挡地走向帝制的宏阔历史进程以一种英雄群像的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来。而透过蒙森对英雄人物的赞叹、对罗马朴素的古典道德的讴歌、对共和制衰微的扼腕,以及对日耳曼民族夹带私货的热情,我们也能看到,彼时德意志历史学家对民族史学建构的热情和对建立一个民族国家的热烈渴望。

《1913:繁华将尽的时代终章》:可以与茨维格的《昨日的世界》搭配食用。相较于蒙森沉重的历史笔触,《1913》就显得非常轻盈了。它让我想起了读《世说新语》时的那种纯粹的快乐,那种冷峻的幽默笔触,常常使人忍俊不禁,但也令人感慨。在各个方面都在迈向现代性的1913年,在被世界大战的阴影彻底笼罩之前,已经成为大师或者将要成为大师“浪荡子”们,他们依然在一片繁花似锦中书写、创作、思索人生(但并不一定想到了整体人类的未来)……他们的苦恼还只是自己的爱情失意、前程未卜,还有糟糕的天气和无聊的聚会。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虽然在文字叙述上有部分冗余之处,但不妨碍整体阅读的畅快。其文字叙述已经非常通俗易懂,普列汉诺夫非常善于举例,从英法七年战争到拿破仑再到普法战争中的俾斯麦,详尽地解释了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与社会进程之间的对立统一。在当下剧变的时代里,值得反复品味。

《以命相搏的青春 : 东京大学安田讲堂,1968-1969》:算是一部非常情绪化的作品,但也是一部读来让人感动的作品。作为综合各种材料写成的回忆,虽有散乱之处,但也正因此,笔下那些青年学子们不再是新闻报道中的模糊群像,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他们每一次以命相搏的抗争,都是对时代责任的勇敢担当。同时,透过那些青春激扬的故事和瞬间,也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历时一年多遍及日本全国的1968年学生运动的缘起、发展、高涨和退潮的整个过程,以及其作为六十年代世界政治动荡与民主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

《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相比于凯鲁亚克《在路上》中充溢的情绪,村上龙的笔尖则流露着某种陌然感。相比起安部公房和大江健三郎文学大家般的自省意识,以及村上春树的自我语境,村上龙冷静得可怕。在他的文字里,他充当着一个观察者与记录者的角色,用过度真实的笔调去描写那些藏污纳垢的小角落,又用迷幻的笔调来写一个瘾君子眼中的世界。所以相比于感受到孤独和茫然,读这本书,给人以更直接的还是一种不适感。这是一本阅读起来不那么愉快的书。

《小仓百人一首》《古今和歌集》《怀风藻》:和歌的趣味在于未尽言之意,以及文字背后的情感、故事。《怀风藻》中汉诗不如五山汉诗有趣,但也可一读。

《苏珊·桑塔格访谈录》:读访谈录有种听人唠嗑的乐趣。其中不乏引人共鸣处。“阅读是我的娱乐,我的消遣,我的慰藉,我轻微的自毁。如果我无法忍受这个世界,我就蜷缩在书里。书就像是一艘小飞船,带我远离一切。但是,我的阅读没有任何系统性。我非常幸运,因为我阅读速度很快,我猜和大多数人相比,我都是个读书很快的人。这大有裨益,因为我可以读很多书;但也有缺点,因为我对什么都不精,我只是先囫囵吞枣,再择期消化。我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更加无知。如果你要让我解释结构主义或符号学,我讲不出来。我能想起来巴特书中某句话所描绘的意象,或是大概知道那些东西是要讲什么,但我不会去深究细读。所以,我对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感兴趣”。

《日本都会叙事 : 一种阅读城市空间的方法》:常见的城市阅读书籍,或是以城市风光摄影为主穿插游记散文诗歌的图集,或是故事性较强的城市历史写作,而西村幸夫则选择了从城市空间结构和建设规划演变的角度介绍日本的主要城市,整体上更偏向于城市建筑学一些。其乐趣几何,可谓见仁见智。但从整体的角度、历时性地去认识城市本身,从那些看似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的日本现代城市中,捕捉到细微的差异,进而一窥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个性,也能获得一种发现日常、体悟日常和超越日常的乐趣。

《剧本游戏写作入门》:因为自己基本没玩过剧本游戏,所以有浮光掠影之感,比较难唤起经验。与其说是译本写作指导书籍,不如说是一本剧本游戏基础知识科普书籍。对于写作而言,更多是提供一种宏观上的引导和认识。


Copyright © 2025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4636114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