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25年第2期(总第48期) > 乙巳端午前的一封家书

乙巳端午前的一封家书

8亲子幸福书-1.jpg

8亲子幸福书-4.jpg


亲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入职高校行政岗位已近一年,羊城的木棉开了又谢。今晚整理囤积在手机中的相册时,看见了落款时间为2012年的黑皮笔记本的相片,扉页上是爷爷用钢笔写的 "克勤克俭,心有所记" 八个字,内心感慨,忽然就特别想给你们写封信,说说藏在心里的那些话。

爷爷,您教我的"看账功夫"我至今记得。在江西老家的年月,您总让我看您用红、黑两色笔在账本上画着收支格子:"家用开支要像田埂分界,一分一厘都要清楚。" 您那本用绳套起的笔记本里,不仅记着全家每月的柴米油盐账,还夹着我初入大学和保研财科院时您写的批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2023年寒假我备考之际,您特意翻出三十年前的来往信件,点拨我“为公”的道理。虽然您赠送的“心得笔记本”被我深藏,但是总结的认识却早已成为日常习惯,"把日子过成明白账,心才不会乱",当如是也。

奶奶,与您促膝长谈,是我心里最温暖的记忆。还记得孩提之时,您摇着蒲扇给我讲雷锋的故事,光影在您脸上晃啊晃:"学习雷锋好同志,默默奉献,踏实做事。" 我懵懂不明白,您慈祥地说:“好的东西是要坚守和传承的,无论外面如何变化,内在的美好是不能变的,因为那是我们成长前进的源头,是初心。”光晕里,“坚守本真”的信念扎根心中。当我申请入党时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灵魂震动:党的发展离不开初心和使命,我的初心又是什么呢?无意间,我想到了您,您默默操持这个家几十年,把最朴素的善良熬成了我们骨子里的温度——或许,初心便是我们一生中始终为之坚守、奋斗的本源之我、现在之我和未来之我。

爸爸,您在车间汗水浸透的背影,是我见过最动人的奋斗图景。依稀记得去县城读书的那个前夜,您回家时工作服上都是机油味,却坚持辅导我算数学题:"老爸没念过大学,但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我一知半解,却记到了心间,于是数年后我看到了您得知我考上了211学校的笑脸和我保研时在店面写下的“今日休憩”的粉笔字。现如今,当我每一次归家的深夜,您多了说不完的“家长里短”:"老爸的遗憾补上了,还要继续加油,你在大学好好工作,我也好好工作。"可您不知道,当我第一次踏上去往县城的公交车,店门前那个烈日下的身影,已经让我懂得了什么叫“顶梁柱”,什么叫"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责任,是对自己的承诺,是对家人的承诺,那份意志,由我发扬光大。

妈妈,您带我坐第一班公共汽车去县城的那个清晨,拼搏的种子便永远扎根我心里。"我家儿子也要读创新班!"原本我可以直接就读奉新县的一中,您却在中考后带我参加了高安中学的测试,您与年级主任谈了很久,我默默注视着,内心不解,为什么要这么麻烦?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麻烦”是向上拼搏的表征。后来我选择出省读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都不在江西,更不在一个地方,每当我参加了形形色色的比赛,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励,您都会在电话中说:"就是这股子闯劲!"经过数月的求职,我最终与华师双向奔赴。此中艰辛,正是这一人生阶段的拼搏风貌。您身体力行教会我,敢想就要敢做,用那股“不甘现状的劲头”拼搏一个超越自己的未来。

窗外的市井声渐渐低了,桌上的台历显示着即将到来的端午。上次视频时看见家人都在看电视:爷爷靠着椅子打起了瞌睡,奶奶附和着抗日片的情节进行品评,爸爸妈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家里的日常、询问着我的情况。一切都变了,却又没变,家人的陪伴和影响让日子过成了一本带着墨香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爱与传承。哦,对了,七月学校放暑假,我会回到我们的小家,为奶奶补办七十岁寿宴。

纸短情长,敬叩金安。

永远爱你们的谭蓬胤

二〇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Copyright © 2025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4636114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