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儿子的两封信


给师一丁的一封信
一丁:
相比较于语言的直接沟通,我并不擅长与人进行文字的交流,所以这可能是我给你写下的第一封信。我想要写的东西,其实都是平常我们交流过的东西,现在我想把这些永久地记录下来,我们一家人共勉。在你即将进入人生最美好的花季之时,我想和你探讨三件事:其一是学习,其二是创新,其三是挫折。
在我看来,学习就是一个从不知道到知道,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学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别人要求你学的,可以称之为被动的学习;一种是自己要求自己学的,可以称之为主动的学习。被动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础的知识,使自己逐渐掌握正常人的常识,绝大部分的被动学习的内容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你们现在在学校的学习基本上都属于被动学习,是对常识的学习。主动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甚至现成的答案,我们需要先学习别人对类似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尝试着用这些方法或自己改良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关于学习的方法,我认为以前和你讲过的三层次学习法是比较有效的,也就是观察、思考和练习。这种学习方法对于被动式学习可以说是既合理又有用。对于一项新的知识或技能,我们要先认真观察别人的讲解、示范;然后思考别人为什么这么做,他的道理是什么;最后就是不断地练习,使得别人(书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技能。对于主动式学习,这种方法仍然有用。但是我们观察的范围要更广泛,既要观察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的特征,又要观察别人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思考也要更加的深入,既要思考别人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的合理性,又要思考将别人的方法用于解决我们自己面临的问题时的可参考性;练习也更具有尝试性和创新性,可能我们观察到很多人、很多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那么哪一种适合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呢?我们需要不断的尝试各种方法,甚至对这些方法进行改良,如果成功地解决了我们的问题,那么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我们也获得了一种新的技能。
创新可能是现在和未来高频使用的词汇。就我的理解而言,创新可能有以下几种形式:(1)发现新问题,用已经掌握的老方法解决它;(2)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解决它;(3)为了更好地解决老问题,创造新的方法。无论哪种形式的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以问题的更好解决为结束。那么什么是“问题”呢?有的人讲“问题”就是人的“痛点”,我比较认同这种简单直观的说法。比如说,老师布置了作业,没完成之前你会因为害怕老师的批评而感觉到痛苦,这就是一个问题;艰苦的体力工作会让人因为疲劳而感觉痛苦,这也是一个问题;危险的工作会让人担心安全而感觉到痛苦,如此等等。发现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而走进社会深入地观察生活,去发现自己和他人面临的“痛点”是发现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或更好地解决问题,是创新的核心过程。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灵光闪现”——突然就想到一个好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积累很多的方法后才能找到一个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我们积累的方法越多,才越有可能“灵光闪现”。这就是学习和创新的关系,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积累越来越多的方法,才可能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从积累方法的意义上来讲,被动的学习和主动的学习同样重要,而主动学习更接近创新本身。
我还想和你谈一谈挫折或者失败。首先,成功或失败都是阶段性的,或者说是暂时性的,它只是已完成的一件事的结果,不能代表未来,甚至对未来的影响都很有限。胜不骄败不馁就是说我们不能把过去的结果带到未来。第二,成功或失败大部分情况下是一种外部或他人对我们自己的行动结果的评价,也就是别人认为你对了或者是错了。成功或失败可能是自己真的做对了或者是做错了,也可能是别人对我们的结果给出了错误的评价,把错的说成对的,把对的说成错的。因此我们更应该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不能为了追求别人一个好的评价而失去自己正直做事的本心。
在我看来,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也是我值得骄傲的孩子。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你的优秀在于你的勤奋,从幼儿园拍篮球、到小学跳绳和投小垒球,你用勤奋的练习在你并不具有先天优势的项目中取得了让大家都满意的成绩。最后,还是那句我常常和你谈起的几句话,做一个诚实、勤奋、尊重别人,遵守规则的人。
师树兴
2022年6月15日于广州
给师一丁的第二封信
一丁:
上次和你进行文字上的交流大概是两年前,那时你即将小学毕业。我在那封信中和你聊了三件事:学习、创新和挫折。我希望你能抽时间把那封信重读一次,希望你能从旧文字中找到新的理解。今年你将告别童年,迈进你的青少年时代,你将更加睿智、成熟,我将一如既往地做你最值得信赖的后盾。今天的信我们只交流一个问题:自主。
自主是一个人做事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倾向,也就是一个人想要怎么去做事。在汉语里,自主被解释为自己主动,不受别人支配;在英文中大概对应着independent,initiative,act on one's own,keep the initiative in one's hands等词汇或短语。在生活中,自主也往往和独立联系在一起,比如你们现在最熟悉的一句话“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里的自主就是指在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中,我国政府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分析、不依赖和依附其他国家而采取行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个人“有自主性”或“缺乏自主性”也是从其做事是否有独立性来判断的。我认为,自主就是一个人独立对其要达成的目的进行分析,并不受他人影响而采取恰当行动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通俗一点来说自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主为什么是重要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个人,如果丧失了自主,就会成为其他国家或个人的附庸,没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只会(能)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完全丧失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自主”是判断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一个个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一个缺乏自主性的人,不太可能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因为他不是不可替代的。有价值才能获得尊重,自主的思想和行动能给其他人带来启发和借鉴,从而赢得他人(国家)的尊重。从自我评价层面来看,自主也是建立自信和维护自尊的重要途径。独立、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行动所带来的成功,要比在别人深度主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成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喜悦,也会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提升自己对自己的信心,提升对自己的认可度,自信和自尊由此积累。因此,无论是其他人对我们的评价,还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自主都是影响这些评价结论的最重要因素。
认识到自主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去培养自己的自主性,让自主成为我们的习惯。自主体现在我们对具体的(目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中。我们首先来看目标或待解决问题的选择中的自主性。我们生活中有些目标(问题)不是自己设定的,而是外部强加的。比如,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员工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性质的待解决问题通常没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自主性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生中还有很多的目标是自我设定的(可以再看看上封信中我对创新的理解),比如我要考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我要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甚至是我要挣多少钱。这些目标的设定不应该也不能由他人主导,而是要根据自己所拥有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自主设定,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不自量力。我们需要自主分析和思考这类目标达成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目标不能达成给我们带来的损失,以及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稍微超出现有能力能企及的目标,《论语》中讲“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我们再来谈目标实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主性问题。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的自主性强调的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导性,比如制定计划、组织和协调外部力量。自主性不是说要完全拒绝自己之外的力量的介入,而是要把握外部力量介入的程度,不能让外部力量成为自己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从而让自己成为被指挥和控制的木偶人。目标的实现固然重要,但是实现目标的过程对个人经验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所以相对于结果,我更看重过程。亲自主导的一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都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未来总结和反思的素材,我们也将在这种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中成长和成熟。
你即将步入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时代,你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目标和问题等待着去实现和解决。坚持自主地去思考和行动,成为有价值、受尊重并且自信、自尊的祖国的建设者是我对你不变的期待。最后再重复一遍我常在心里对你讲的那句话:做一个诚实、勤奋、尊重别人,遵守规则的人。当然,今天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就是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师树兴
2024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