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25年第3期(总第49期) > 【一书一世界】《跨界华文》

【一书一世界】《跨界华文》

4砚湖读书吧-1.jpg

4砚湖读书吧-2.jpg


《跨界华文》自序

作者:凌逾(文学院)


一粒种子,抽芽,吐绿,绽翠壮大,枝叶生发,开花结实,绿盖如阴。十年方能树一木。寒窗枯坐,窗前的绿意换了一茬又一茬。

一个学科,萌芽,草创,集结英才,凝聚文气,研讨交流,成立学科硕博点,酿成气象。历经40多年生长,世界华文文学学科长成了参天大树。五十年方能树一学科。日新月异,璀璨的星云闪过一波又一波。

衷心感谢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一直以来,有幸参加曾敏之会长、张炯会长、饶芃子会长、王列耀会长、张福贵会长等领导精心组织的各类高端学术会议,得以把握动态,拓展视野,受益匪浅。追随学会,与时俱进,共同成长。学会策划陆续出版“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文库”近50余种系列图书,藉此凝结老中青几代人的学术智慧结晶。江山代有后人出。百年树人,人的培育使学科得以接续、繁衍、传承。丛书问世,给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奠就了厚实的根基,不管是于文学史还是学术史而言,都将是不可或缺的硕果,功德无量,利在千秋。拙书有幸忝列其中,感谢花城出版社的坚持不懈,感谢詹秀敏社长、张懿社长策划助推丛书出版,感谢杜小烨等编辑们的辛勤工作。

若无当日恩师指引,实难见今日苔花米开,特此向明亮教授、晓明教授、稀方教授等导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千言万语的谢意铭记心间。感谢学术前辈和同行们一直以来的热心鼓励、厚爱支持,谨致以由衷的敬意。

从攻读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到教学任职,一路从事华文文学和跨媒介文化研究,探寻与思考未敢停歇。近30年来,出书8部,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此选集论文出自其中。为求全书思路脉络的连贯性、统一性,调整了文题,意在一以贯之,自成体系。这本选集涵括三个向度:捕捉跨界研究的新趋势,剖析艺术跨界的多种形态,考察全球地域一体化和个性化语境下的多维、多元创意可能,希冀以此窥得学术前沿面貌,有所创新。

长久以来,鄙人都在思考跨界创意,探究文学与艺术、科技、媒介打通的跨媒介可能性,这是明显具有跨学科性的研究方向。而另一研究方向——世界华文文学学科最典型的特征也是跨域性、跨界性。华人遍布全球角角落落,南航北漂,东来西往,有意或无意播撒着华文的种子。不同行业的华人驰骋文学疆域,串联时空,竞相斗艳,为华文文学增添了全新的质素,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也革新着中华文明。中外时空交汇处,中华文化血脉相承,华文文学魅力辐射四海。

本书选录论文,均已发表。在此谨向各大报刊致以衷心的感谢,如《文学评论》《新华文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学术研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人大报刊资料》等。港澳台方面有陶然先生主编的《香港文学》、林曼叔先生主编的《文学评论》、梅子先生主编的《城市文艺》、蔡益怀先生、潘耀明先生等主编的《香港作家》,还有《澳门理工学报》的副总编辑陈志雄先生等。恕难一一列举。

感恩所有帮助、陪伴我成长的人。“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亲恩”。

心藏文内,毋庸多言。拙书敬请方家斧正。


作者介绍.jpg

Copyright © 2025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4636114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