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25年第3期(总第49期) > 巍巍太行行

巍巍太行行

7华师背包客-1.jpg

7华师背包客-5.jpg


太行山脉,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太行山曾作为战略基地,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太行山人民抵抗日军的进攻,建设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地人卖零食.jpg


我的家乡安阳位于华北平原,但同时又位于三省交界处。从小就听母亲说过,老家亲戚中的谁谁谁娶了河北的媳妇,可见老家与河北地界的县距离很近。邻近的山西有很多山,以至于老人们的口头禅里出现过要防止小孩被拐卖到山西,一旦卖过去即使有家也回不来的说法。这些说法,现在看来是多么遥远和无知,可对于小时候的我,因为听过很多遍,所以虽然是大人吓唬小孩的把戏,在当年却很有威慑力。


二龙戏珠.jpg


其实不用到山西,我们自己家乡管辖的林州(以前叫林县)也是山区,不过,现在已经成为著名的5A级景区。这里曾经严重缺水,但因此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了坚韧强大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引浊漳河的水进入林县,经过十年奋战,彻底解决历史上就一直存在的缺水问题。引漳入林工程之所以被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建设者在无专业设备条件下,使用推车、钢钎、铁锤等简易工具进行悬崖凿壁作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提出的,就是让人为之振奋的红旗渠精神。


古石猿.jpg


虽然距离太行山不过几十公里,但小时候对太行山的印象多是存在于想像中。一是交通工具不够发达,二是旅游的概念还几乎没有。之前的“迁徙”多是因为探亲或搬家。后来去武汉读大学,开始像放飞的风筝一样到处跑,对很多远的地方更熟悉,对家乡附近的地方却还有一种陌生感,大约真的需要地理上的抵达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画家村房子的外墙2.jpg


伴随着家乡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太行山大峡谷也成为5A级景区。之前我们理所当然认为的老城区,在旅游兴起前被某种程度的“破坏”为商业街。随着古城游的兴起,原来幸存下来的部分古城老宅子成了建筑遗产,吸引了不少游客。这两年由何镜堂院士设计的殷墟博物馆成为地标建筑,再加上前几年的文字博物馆,旅游业态也变得丰富。我去过三次太行山,包括画家村高家台、红旗渠,但每次都行色匆匆。


平湖3.jpg


真正深入走进太行山大峡谷,是在这个暑假。这一次让我真正发现——“巍巍太行”真是名不虚传。中国地理的几个阶梯,从平原到山区也不过是几十公里的距离,然而在小时候这些距离都是遥不可及的地方。小时候听说过的林县、林州,尽管名字非常熟悉,却也觉得遥远,觉得陌生。我这次去的区域是北太行,沿着北太行一路往南就能走到全国有名的挂壁公路,走到新乡郭亮村,再往南就是有名的产业转型成功的城市焦作,现在焦作的云台山在全国也非常有名。


平湖日落.jpg


虽然说是一次较为深入的太行山行,但我觉得也不过是匆匆一瞥。我知道还有许多野路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还有不少农家小院值得驻足停留,还有不少地方美食需要细细品尝……我们总是为丽江的商业化、周庄的拥堵感到郁闷而无奈,但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原生态的地方,有原汁原味的风景,这都有待我们慢慢去发现。


瀑布流入滩中.jpg


进入正式景区之前,已经能感受到太行的威武了。开车行不久,人略略有点多,很快也进入了石板岩镇。这个小镇很有特色,许多建筑就地取材。虽然也有一些纪念品商店和民宿,但总体还是保存了与周围环境和谐的自然风貌。


山下的镇.jpg


巍巍太行像阵阵巨幕成为天然背景,在穿过一条主街后又完全被山所环抱,再走一段,蜿蜒绵延之后又开始繁华迤逦,这就到了知名的画家村——高家台。高家台吸引了众多画家和写生的学生前来,故名画家村。我们这次遇到了许多艺术生和暑假艺术研学的团队,人虽然有些多,但这里的风景怡然,建筑风貌与环境非常和谐,人多也不会觉得不自在。我们这次吃住都在老乡家里,经济实惠,性价比极高。应该说,当地村民在旅游的发展中都受益了。只不过,目前过来的画家还有艺术写生群体还是有一定的区域性,挂牌实践基地的学校以北方的学校为主。


石英砂岩介绍.jpg


之后,我们进入了山门,去到的包括石板岩镇、高家台村等都是免费区域,王相岩景区、太行大峡谷景区则收门票。我们选择了太行大峡谷景区,先走了一段路,进入电瓶车区,坐了一会电瓶车,就开始徒步。暑假正值旺季,还是显得略有拥挤。我们沿着水溪中的石头路往前走,人被包围在无比壮美的层层叠叠的巨大无大的山幕中,一条不算大的瀑布流下来形成了似乎深不见底碧绿碧绿的九龙滩。一会往左侧走,沿着崖壁开凿的天梯,跟着人流爬上去,再转一弯,出现天桥,又一个壮丽瀑布涌现在眼前。就这样,层层叠叠,忽而向上,忽而转弯,等再回头往下看时,已经嵌套了几层潭水。再往前,忽而平行微陡,沿着崖壁石阶,每每移步,处处皆景,令人惊喜不断。等走过较长的缓坡,有一段浅浅的溪水,不少小朋友就在这里玩水。又往前,见二龙潭水流下,再沿右崖壁向上,走了一段高强度陡坡,终于走到了大路边。


太行天桥2.jpg


众人充满期待,在路边等电瓶车接驳,不知下一站会开到哪里。

坐在电瓶车里呼啸着沿着山路行了好一阵,到了一个观景台,稍作停留,紧接着又是两个观景台,也停留下来观景。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体力多走路了,大家在观景台附近小憩,欣赏风景。此刻,大家再次被大自然的雄壮所感动,体会到了为什么太行山被称为“巍巍太行”!


一层俯视.jpg


“巍巍太行凌青苍,峰峦叠嶂碧云荡”。刚才的泓泓碧水,秀美如镶嵌在群峰中的翡翠碧玉,那时是人在山中游,俯视仰视环视皆是景。此时,则一览众山小,巍峨的太行山呈现出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不知不觉,石板岩镇已在脚下,嵌在巍峨的大山之间,远远望去,似一背向我们的石猿人,淡定望向远方。


远眺山下.jpg


感叹一会,不得不下山了。从电瓶车又转了一次中巴,终于回到人间。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特意开车绕到了平湖。傍晚时分,阳光照在湖面,犹如人间仙境。在南方生活多年,习惯了南方四季披绿的样子,即使是山,也是秀美碧绿。再回看这巍巍太行,雄浑壮美,连树都是在悬崖峭壁里长出的崖柏,连柿子树都伸出那么遒劲的枝,而这里的抗战故事,这里的人文精神,就如同这山这树一样,那么有力量,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行!


Copyright © 2025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4636114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