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19年第3期(总第24期)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汶川地震灾区骑行见闻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汶川地震灾区骑行见闻



       D0 骑行前传
       话说2019年暑假的骑行比以往来的要晚一些!
       距离上次长途骑行已过去整整三个年头,大行折叠车也静静地停放在储藏室里,度过了三个春冬。每次看见她不悲不喜的样子,总有点愧疚。
       三年对于一个人而言,说长不短,说短也长。三年的岁月冷却不了血管里奔流的热血。
       连日来,今年的“风王”利奇马自登陆开始,一路扫荡,所到之处,无一幸免。我躲过利奇马的尾巴,逆向而去。
       西去的列车飞驰着,要跨过粤桂黔渝,进入天府之国。昔日的蜀道难早已在人类日新月异的科技下成为历史。日行千里的便捷让生活的节奏越发快速。早晨还在大学城吃着早餐,晚上我就可以落脚在繁华的成都里。
       2007年,是我的骑行元年。弹指一挥间,冬去春来,暑往秋至,我也大大小小骑行了十条线路,号称累积30000公里。
       “蛰伏”了三年之后,时间来到公元2019年,恰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此去经年,距2008年汶川地震也11个年头。11年很长,足够改变很多。11年又很短,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初心。
       暑期早已过半,广州的暑气蒸蒸日上,如火如荼,热得让人变态。
       这次骑行,算是最为仓促的一次。大学城外环简单骑行过两次,累计30公里,市区骑行一次,累计30公里,算是提前适应拉练吧。单车也是在出发前一天到车行调试,换了变速线,做了个小小的保养。这辆大行,驮着我南征北战,骑过渤海湾、台湾岛、内蒙古大草原,云贵高原,既立下“赫赫战功”,也有着累累伤痕。
       本次骑行计划前后共10天。起点成都,终点重庆。11年前的2008年,除了有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更有牵动国人心的大地震。此次骑行的重点是当年汶川地震灾区,映秀、汶川、北川,这些当年的震中心都要去看看,看看大自然的威力,让我们心怀敬畏;也看看人心的伟大,让我们学会感恩和坚强。
       11年过去了,汶川,你还好吗?
       这次的仓促在广州出发的第一天就体现了。
       早餐后,骑着整理好的单车到大学城南,打算坐地铁到高铁站,乘坐9:20的高铁。7:35下到地铁安检口,却被拦下,告知高峰期7:00--9:00不让携带大件行李。
       此时,行李已卸下,单车准备装包。我低头看着行李,头脑中迅速盘算骑行到南站的可行性。马上打开百度地图,导航查看距离和线路。导航显示两个信息:22.6公里;骑行1小时52分。第二条就忽略了吧。
       没有犹豫,马上出地铁,戴好头盔,直奔新造渡口而去。上船过珠江,来到新造镇,再次查看导航,确认好线路,我快马加鞭,脚下生风。车多人多路窄,大路朝天,那就各走半边。
       此时,如果天空有一架无人机,一定会注意到一个身穿五分短裤、白色运动短衫,戴着头盔,驮着行李,踩着单车风风火火的骑行者。
       路线不熟、路况不知,更要命的是时间紧迫。我深刻领悟到了“和时间赛跑”的真谛。上天似乎还想故意再为难我一次,在长隆地铁口附近,导航迷路了。我反复尝试几次之后,才发现我必须骑行到机动车的主干道上,左转掉头才能去往南站。前后耽搁了十多分钟。
       时间一分一秒地在流失,我顾不得体内的乳酸的堆积,全速骑行。
       我必须在9:00之前站在南站的进站口,必须卸下行李,把单车装袋。考虑到要排队绕过曲曲折折的隔离通道去过安检,还需要花费十多分钟。所以说,提前20分钟就是我必须严守的时间底线。
       当我站在南站候车大厅口,放眼望去,26号验票口竟然在大厅的对面尽头。我狠狠心咬咬牙,一跺脚,提一口丹田气,一手提行李,一手提单车,踉踉跄跄地赶过去。
       我满身大汗登上列车,安顿好单车、行李,惊魂未定之时,列车的自动门滴滴响起,几秒以后戛然关上。
       上衣湿乎乎的,贴着前胸和后背。拿出换洗衣服,找到厕所,锁好门,衣服依次褪去,用双手捧着按压式水龙头流出的水,往身上泼洒……
       几分钟后,换好衣服,从镜子里,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D1 骑行成都——映秀
       路程100公里,海拔上升400米,用时9小时。
       早上被房间内的动静吵醒,6:50的闹钟还没有响。起身向外望去,看天色已亮,索性起床洗漱收拾东西。
       十人间的国际青年旅舍,空调不给力,半夜热醒,以为空调关了。拉开床帘往外看,空调温度显示19℃。床帘开着,似乎冷气进来一些。
       在洗漱间碰到一个高鼻梁的老外,高高瘦瘦、一脸的络腮胡须。洗漱完毕,回到房间,老外在收拾东西,原来和老外同房了一晚。
       用百度导航,查看市区骑行线路。每次骑行,最头疼的就是在繁华的市区骑行。路况复杂不说,还到处封路搞建设。还有红绿灯多、机动车多、电动单车多。有几次冷不防电动车悄无声息地从我身边而过,打我个措手不及。
       早餐在路边摊位简单吃了素菜包、煮鸡蛋和白粥。每样东西都是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盒装着,无形中过度制造了白色污染。有这个必要吗?我又不是打包带走。
       我在高架桥下穿梭,在道路辅路上与单车、电动车,甚至公交车、私家轿车同行。清晨的空气清新湿润,阳光温柔、友好、不强烈。只是我必须戴着头巾,包裹着脸鼻,尽量减少汽车尾气的吸入。
       第三次来到成都,又有不同的感觉。这次独自一人骑行在成都的大街上,感觉很好。这种感觉来源于我对城市的感受。这种感觉就是感觉成都的街道不会给人有压迫的感觉。
       成都的街道宽阔、人行道宽、高楼大厦距离人行道有足够的距离。行走在成都的大街上,眼前的视野开阔,不会感到压抑。反观国内其他的一些繁华都市,走在街道上,高楼大厦就在眼前,身边就是呼啸的汽车,会让人感到压迫。
       等红绿灯时,拿出手机百度导航,确保路线没有跑偏。
       曾经有好长一段路程,我和轻轨并行,不偏离它,就确保正确的线路。一个多小时后进入郫都区,等我反应过来,发现轻轨消失了。
       出城乡结合部很顺利,没有灰尘满天飞,宽阔的马路、崭新的楼宇,大片的绿化带。天空作美,多云变阴天,正是骑行者喜爱的天气。我褪去袖套,让手臂裸露在外,让它们轻松一下,好好地自由地呼吸。
       出郫都时,发现路边有一个农贸市场,转进去,拉宁夏大西瓜的农用车“把守”在入口两边,1元1斤,那就买个1/4个西瓜,解暑又解渴。旁边好大个的桃子,10元4斤。可惜,不好携带,只能放弃。
       短暂休息后,把剩下的没吃完的西瓜绑在手把上,路上休息时再消灭掉。
       再次出发,心中正在感谢好天气时,却开始下雨了。这天气像个小孩子似的,不经夸。这鬼天气,还像男人的心、女人的脸,说变就变啊!
       雨时大时小,我也只能反反复复找避雨的地方,如此几个来回后,耽搁了一个小时有余。
       本以为轻轻松松骑到都江堰不会超过11点,结果12点多才骑上都江堰标志性大桥。大山就在眼前,也就意味着爬坡的路段不远了。下了大桥右拐就是去往映秀和汶川的道路。此时,骑行服在身上是湿了干,干了又湿。
       道路在施工,大货车、私家车往来不断,路边不少的小饭馆。午饭时间也到了,那就停车歇歇脚吧。
       一个人吃饭就是不容易打发,点两个菜就有可能吃不完。那就最家常的番茄炒鸡蛋吧,旁边一大锅猪肉萝卜汤,那也来一份。结果端上来一小盆汤。老板是个老汉,拿来一个玻璃杯,用浓厚的四川话问我要不要喝酒。原来这里有喝个二两小酒的习惯。
       本想吃个八分饱,骑车舒服,结果光盘,吃了个十分饱。
       装着满载的胃再次出发,真正的考验即将开始。之前看攻略,说从都江堰到映秀可以单车骑上高速,这应该是以前的事吧。听朋友说,高速上要经过几个隧道,都是很长距离。想想高速行驶的车辆和黑漆漆的隧道,高速肯定不能考虑。安全第一啊!
       进山的道路崎岖蜿蜒,两旁郁郁葱葱,道路竟然是干的。竟然没下雨。两车道的柏油路显得过窄。大货车呼啸而过,我尽量靠边骑行,甚至骑在窄窄的路肩上。有些路段,右侧就是深谷河流。在国道上,骑行者向来是个弱者,很多情况下,没有专门的单车道。有些司机素质高,在没有会车的情况下,会靠左行驶,给骑行者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而有些大货车司机就没这么友好,没有会车,也贴着我呼啸而过。那架势,摇头摆尾的,裹着风带着雨的,像个愤青一样。
       路窄风景美,只能在安全的地方短暂停留拍照。这段路要经过三个隧道,一个比一个长。我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双手紧握车把,全速前进。
       尤其最后一个隧道1500米,还是小上坡。有惊无险地通过。
       出第三个隧道,马上一座大山飞跨高峡平湖,大桥尽头,左边是漩口,右边是映秀。
       才3点多钟,果断左拐,2公里上坡,路边突然出现一座石碑,碑座刻着2008.5.12。这个日期对于国人来说太沉重了。我感觉鼻子有点发酸。
       漩口镇背山面水,风景秀丽。街上人少,小镇不大,整洁静谧。
       骑着单车闲逛了半个多小时,原路返回大桥,继续向映秀骑行。10公里左右的山路上上下下,半个多小时到达。
首先映入眼帘的还是大桥,桥头左侧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校园。校门上写着“七一映秀中学”。金灿灿的大字在灰暗的天光下,在绿色山体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这就是灾后重建的“漩口中学”,是由千千万万的党员用特殊党费建设起来的新学校。可惜门口保安不让进入参观。隔着冷冰冰的自动铁门,静悄悄的校园内空无一人。
       在桥头就可以看到重建后的映秀。一湾江水奔流着,一排排房屋坚挺在群山之下。
       映秀,我来看你来了。迟到11年的拜访与问候,我以单车的方式……
         
       D2 骑行映秀——汶川——萝卜寨
       路程76公里,海拔上升1140米,用时8.5小时。
       【关键词】沉重、隧道、刺激、酸爽、爬坡
       (上)
       清晨被国道上的大货车的轰鸣声吵醒,7:30的闹钟还没响。
       洗漱完毕下楼,民宿的大门关闭,老板一家还在睡梦中。雨后的早晨空气清新怡人,步行前去汶川大地震遗址,路上找早餐吃。
       白云悬挂于蓝天,蓝天映衬着青山,镇子静谧安详。小镇紧邻国道,不大,却很美。震后重建的房屋整齐划一地坐落在峡谷中,依偎在岷江畔。
       上午8:30大地震遗址正式开放。我随第一批游客先行参观。遗址是在地震原址上保留了当时的“漩口中学”地震时的原貌,倒塌的校舍楼宇原封不动。只是为了安全,在倒塌的墙壁上做了附加的支撑。
       漩口中学本来在漩口镇,是阿坝州重点中学,因为当地水库修建,搬迁到映秀镇。
       遗址正中央的台阶上是醒目的断裂的白色花岗岩石,上面的时钟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 :28。后面就是倾斜坍塌的楼房。右侧的楼宇上方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黑白色的楼宇中,五星红旗在蓝天下格外瞩目,不禁让人感受到重生的力量和希望。
地震前,这面红旗在另一个楼顶上飘扬。地震发生后,映秀镇变成了一片废墟,教学楼成了全镇的最高点。据说是国旗班的国旗手升起的这面红旗。
       参观路线从右侧开始。11年后的废墟有些地方布满青苔。断裂的墙体、倾斜的楼宇、掉落的巨石、坍塌积压变形的楼房在向世人无声地诉说着。
       前方一个导游领着一个家庭在讲解。导游是地震的经历者和幸存者。她详细地解说着当时地震时学校每个楼宇的损坏情况和救援情景,语气平和、安详。我跟在旁边仔细听讲。
       清晨的阳光洒下来,震后遗留下的废墟寂静、凄惨。
       我不知道导游姑娘需要经过多少个日夜的伤痛才能变得如此平静和坚强。那是要拥有一颗多么强大和坚定的心啊。
       此时此景,我心里明白,不管灾难何时出现,我们都要积极地、顽强地活着。活着,不仅为逝去的亲人,更是为了生命的尊严。
       遗址最为震撼的是阶梯教学楼。原本5层的建筑,在地震瞬间坍塌下陷积压倾倒下来,变成三层,一层层地拥挤排列着,场面触目惊心。废墟下面还能够看到地震时遗留下来的碎玻璃、灯管和碎落的建筑残骸。11年过去了,一千多人的学校,一些尸骨还埋在废墟下。坍塌的楼房太脆弱,如果当时寻找挖掘,移动废墟,很可能再次造成坍塌。
       遗址上残垣断瓦,真是人间炼狱,令人沉重压抑。大自然面前,人类如此渺小和脆弱。
       5.12大地震的震源在遗址的一公里左右的映秀镇大桥的桥头处,与新修建七一映秀中学分处桥头两端,岷江两畔。目前此处耸立着一块巨大的磐石。当时这块大石从山体滚落,横亘在抢险的救援道路上,后来被安放在震源处。
       遗址的对面山上是地震纪念馆。登上长长曲折的台阶,山坡上首先是殉难者集中安放的地方。白色花朵依靠在冰凉的大理石墙壁,无声无息。再向上就是纪念馆,里面展示着当年救灾的情景。大厅里往返重复着当年地震时军人铿锵有力的救援声音,荡气回肠。纪念馆以图片、实物为主,让你身历其境,感受悲壮的救援史歌。
       我站在高高的山腰上,阳光明媚,逝者如斯。眼前是高山峡谷,映秀镇宛如重生婴儿静躺在大山的怀抱里。不远处,令人心痛的地震残骸遗址与青山红瓦如此格格不入,却混为一体,直击内心深处,让你痛悲……

       《我为什么不哭》
                        ——傅天琳
       你给了我哭的时间吗
       我唯一的母亲,那么多母亲被掩埋
       我唯一的孩子,那么多孩子被掩埋
       我唯一的兄弟,那么多兄弟被掩埋
       我得刨,加紧刨啊
       我刨了三天三夜,还在刨
       我刨了九天九夜,还在刨
       就当我是那条搜救犬吧
       从泥石里,从钢筋瓦砾里
       从窄窄的生命的缝里
       一刻不停地,我在和谁竞赛
       我必须赢,我必须早一秒到达
       早一秒,废墟里的太阳就刨出来了
       我必须从自己的废墟起身
       必须认识毁灭
       必须向黑色聚拢,没有路
       我必须携带着自己的道路而来
       犹如携带着伤口而来
       天崩地裂
       悲痛那么宽
       悲痛是一种多么巨大的力量
       大地生出那么多感动,泪水,敬意
       和照耀
       伟大磅礴而浩荡
       总是一言不发
       我的爱从来没有这样沉重
       我是我家乡的春天
       我是重新的稻米和花香
       我为什么不哭,我能不哭吗
       尤其是面对一长排一长排
       各种颜色装满朗朗读书声的书包
       尤其是面对散落的课本
       天堂里的白蝴蝶
       纷纷起舞,像滔滔的翅膀
       我能不哭吗
       我还是不能哭
       我得加紧刨啊
       偶尔打个小盹
       我也在用梦的爪子来刨

       (下)
       按计划参观完,回住处收拾行李,10:30出发向着汶川县城而去。
       出映秀过大桥穿隧道,继续伴着奔腾的岷江骑行。岷江在峡谷间奔流不息,怪石嶙峋,溅起朵朵浪花。
       两车道的国道213,大货车私家车还是源源不断迎过来驶过去,轮胎带着哨音。一边是峡谷,一边是峭壁。有些容易发生碎石滚落的路段上用巨型钢网揽护着。
       每天骑行的开始总是精力充沛,是一天当中体力最好的阶段。此刻的我宛如奔赴前线的战士一般,精神抖擞、军容整洁,对前方充满期待。
       听说这段路隧道多,不成想一个上午一个接一个的过隧道。甚至尚未喘歇,刚出了一个2000多米隧道,又是一个2000多米隧道。隧道内,机车轰鸣,如万马奔腾,回声此起彼伏。轮胎摩擦地面的噪声直穿脑髓,让人精神涣散。
       刚开始,我还全神贯注全速过隧道,过了五六个隧道后,已筋疲力尽。想停车歇一会,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道路狭窄,机动车咆哮着给你压迫。想休息,只能在隧道内的应急区休息。
       后来,我只能保证在隧道内安全骑行,要左顾右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速通过已不可能,只能按照自己的骑行节奏前进。
       隧道内显示屏提醒车辆禁止超车,限速40。可是,每辆车都是70、80的速度。我还被迎面超车的私家车逼停过一两次。
       最长的一条隧道4000多米,看到隧道口指示牌上的指示长度4382米,我腿肚子发软,心中暗暗叫苦。这要人老命的隧道何时才能过完。
       怎么总感觉一个上午都是在过隧道。
       上午出发晚,骑行两个小时已感到饥饿。我习惯了上午4-5个小时的骑行,忽略了就餐的时间。等我反应过来已经中午时分早错过了银杏乡的饭点。
       顶着烈日,忍着饥饿,拖着疲惫的身躯,驮着沉重的行李骑行。速度已经慢了下来,一些坡度只能用1*1的档位骑行。胯下的大行变速出现了反应迟钝,变速不那么流畅,无形中又消耗了无谓的体力。
       经过几个小村庄,要么人烟稀少,要么就是饭店关门很久了。
       骑行中,远远地看到前方半山腰有一硕大的雕塑,远看那巨人穿蓑衣戴斗笠,面向岷江,气宇轩昂。原来这里是大禹故里。
       左侧的高速公路开始与国道并行,我望见前方服务站的标识,心想应该可以就餐了。
       终于在绵虒找到饭馆,此时已饥疲交迫。就坐点餐,喝一杯酸奶,品尝二两青梅酒,就着饭菜下咽。
       午后的阳光让人不敢直视,歇到2:20再次出发。出发前,心有余悸地向饭店老板娘打听此去汶川县城还有几个隧道。算下来,上午大大小小的隧道有十多个。我有点怕了。
       得知剩下只有一个隧道,我安心了很多。
       再次上车直奔汶川而去。到县城剩下20多公里,如果没有太大的坡度,应该可以早早地赶到。
       骑行中,路边有卖水果的小摊,看着甚是喜人。在映秀已经买过李子、杏子了,味道还不错。脆李子、香杏子、甜樱桃被称为汶川三宝。只是这个季节没有樱桃了。
       下车休息买几个李子杏子,顺道打听一下接下来的路况。
       其实,我有点纠结要不要在汶川县城住上一晚。5.12大地震,是以汶川命名,是因为震源来自汶川县映秀镇。卖水果小妹妹告诉我说,县城的灾情当时并不大,也没什么好游览的,并告诉我,不到十公里就可以到达了。
       出发前我看到网上骑行游记,有一个小伙子从成都骑行到萝卜寨。因此我记住了有一个风景秀丽的羌族村落萝卜寨。要不,就不在县城停留,直接“杀”到萝卜寨住宿。
       3:40来到县城,巨大的大禹像站立在桥头迎接骑着单车疲惫的我的到来。岷江在峡谷间流淌,县城就坐落在岷江两岸。
       不在此停留,那就穿城而过,单车上游览汶川县城吧。
       4:30出发继续赶路,前往萝卜寨。沿着国道快速骑行,很快来到萝卜寨的分叉路口。还有9公里的盘山公路,携带的饮用水寥寥无几。想想爬坡极费体力,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喝。爬坡前,拐进路边饭店装满了一杯开水,开始放心地骑行。
       尽管做好了充分的爬坡准备,可是这坡度还是让我猝不及防,汗水马上开始滴滴答答,呼吸急促,双腿发软。
       停下来歇息的间隔越来越短,明显地感到体力不支。在变态的爬坡路段面前,我这强弩之末的体力只能勉强维持蜗牛般的前行了。
       我知道萝卜寨就在这大山之上,可就是看不到。继续咬牙慢慢磨吧,和自己的体力较劲,和自己的毅力和耐力较劲。
       9公里,正常徒步,每小时5公里左右,近两个小时。我以最慢的车速骑行,应该会比徒步快一点。天色尚早,再怎么着,我也会在两小时内赶到萝卜寨。
       抬头终于看到一个村子的模样,询问迎面走过来的两个小学生,才知道还有6公里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骑了三分之一。
       没办法,继续和山路死磕到底了。
       山脚下,峡谷间,小小的房屋建筑尽在眼底,国道上流淌的车辆宛若蝼蚁。我已经高高在上,攀爬在高高的山腰上。
       路边出现大片的果树,接满了青李子,还有西梅。溪水从山上流下。洗把脸,清醒一下头脑,捡起几颗掉落在地下的青李子洗洗,甘甜中带着酸酸的味道。这种味道,城市里的超市是买不到的。
       山路蜿蜒曲折,消失在山坳背后。山路十八弯,弯曲到看不见的另一边。
       我要合理分配剩下的饮用水,不能过早就消耗掉。路上没吃的,可以忍受,但是如果没有水,我就受不了。
       体力一点点地耗尽,我开始东倒西歪地骑行了,精神涣散了。幸好没什么过往小汽车了。
       拐过一个山坳,我看到了上头的村寨,算算时间,这个就应该是萝卜寨了。如果不是,我的身体是不会答应的。
       我终于在7:00之前来到萝卜寨的旧寨门前。被热情的羌族小伙子迎到自家的农家乐里。
       三楼的单间,好大的露台,我喜欢。
       我已筋疲力尽,一身的汗水和疲惫。坐在地上喘息一下,冲个澡,躺在床上,我才终于活了过来。
       真是酸爽的一天啊。

Copyright © 2025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4636114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