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

一个人背包独闯天涯,那是自由;一家人相约漫游川西,那是幸福。自由是年轻人体验生活时一种无拘无束的刺激,幸福是一家人享受生活时亲密悠闲的漫游。
五一黄金周小长假,我和先生再次追到成都,相约儿子一起踏雪西岭。天公作美,并没有出现天气预报中的阴云。都汶高速没有塞车,我们顺利地通过了映秀地震遗址,开始翻越巴朗山。天空湛蓝,沿途绿色葱郁,心情自然也是格外地清朗。与儿子并排坐看窗外景致变化,共用一副耳机,共听一首歌曲。随着海拔越来越高,车速开始渐渐变慢。透过车窗看到的景色竟然越来越模糊起来,车仿佛变成一艘航行在雾海中的船,人感觉置身在海上有点晕。儿子不断地擦拭车窗雾气,还是看不清,只是偶尔能够看见贴近车身的高山骑行者的身影缓慢地消失在车后,方可意识到车已开上山巅云海。开始下山时,云雾散去,山高天蓝草绿,山路弯弯曲曲在树木与草甸间诠释着何谓逶迤与奇美。

进入四姑娘山的起点是斯古拉寺,也是远观四姑娘山的最佳观景台。听说只有在斯古拉寺才能一睹四姑娘山的美丽与宁静,感受她的神奇和灵性。在斯古拉神山摄影点远观绵延不断的四姑娘山,长年冰雪覆盖的山峰阳光下闪闪发光,与天相接,成为一色。山风拂面,清凉温柔似四姑娘的玉指。最美当属幺妹峰,美誉“蜀山之后”。其雄峻奇异的山峰、鬼斧神工的地貌和丰富独特的景观成为人们向往的东方圣山。那种近距离触摸四姑娘山的心情更加迫切了。四山夹三沟,各有各的美。双桥沟是四姑娘山最美的一条沟,也是最适合休闲漫步的景区。双桥沟八大景区,绵延三十公里。记住且脱口而出的景点当属五色山、珍珠滩、盆景滩、红杉林、沙棘林……。我们首先坐车来到幺妹峰山脚下,真真地触摸到了四姑娘山。沿着山间栈道向上走,过了一小会儿,我就感觉有些心慌发晕,毕竟海拔已接近四千米。停下脚步,我暂歇了会儿,环顾四周都是红杉树,树下很多积雪。抬头看到前方因兴奋而快速向上攀登的儿子和老公,我心生一计。半融化的雪很容易团成冰球,我团起一个扔向快速向山上猛进的儿子。被雪球击中的儿子转过身,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立马笑着展开还击。他先是回了我一个雪球,被我机智地躲开了,娘俩开始打起了雪仗,老公则在一旁观战。多次交锋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娘俩同时伸出被冰雪冻得红通通红的的手掌,相互击掌对笑作罢。放松心情,缓解了高原反应。一家人继续前行。意犹未尽的儿子,竟然又抓起一个雪球悄悄地塞进他爸背后的帽子里,感觉不那么灵敏的老公直到帽子里开始滴水才意识到被捉弄了。一家人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地走向下一个景点。

山是四姑娘的的魂,水是四姑娘的命。由雪山、经牧场、过草甸,游海子…… 那么多的景点让我不想离开的地方并难以忘怀的是珍珠滩。珍珠滩,顾名思义,由冰山雪水奔涌而下撞击在凸凹不平的乱石坡上飞溅起朵朵水珠,每一滴都晶莹剔透似巨型扇贝里的粒粒珍珠而得名。站在珍珠滩边上放眼望去,远处高低错落的雪山晶莹闪耀,半山腰的高山草甸上悠闲的牦牛在吃草。珍珠滩的另一边是盆景滩,又名枯树滩,美丽的传说造就了她多姿与浪漫的树骨。守望与梦想、神秘与死亡,处处都是诗。眼前的珍珠滩,除了水花又蹦又跳在乱石头间突奔嬉戏外,水中还静静地矗立着沙棘树,坚定地仰望着天空。和儿子肩并肩,与老公手牵手,一家三口坐在山坡的草甸上,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幅幅的图画,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一家人也成为画中的一景,堪比《音乐之声》中的阿尔卑斯山美景,那一刻陶醉了。如果不是夕阳召唤,真想这样静静地坐上一辈子。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的表白。一家之言,且听且错。不仅错,还大错特错。错,错在家庭教育的失败上。为什么孩子会渐行渐远?为什么已长大的孩子会没有一丝留恋地走远,不愿再回头看一眼陪伴他长大的父母?大错,错在身体不够强健无法追上孩子的生活节奏与步伐,错在潜意识里已放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缘分。特错,错在根本就没有把握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与审美距离。生活不是目送,是相伴相守。生活不是得体地退出,是得体地跟进,是尽情地享受距离产生的美。生活是自由,也是漫游。我所理解的父母子女一场,不仅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更是今生注定要时时审美的一场修行。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孩子是渡父母的船,且修且行,且行且美,一家之言,且听且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