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物细无声——有感于陪儿子学跳绳 / 王春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春夜喜雨》,很多人喜欢,我也格外中意。从孩子的成长来讲,顺孩子天性而水到渠成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状态;对家长的教育维度而言,“春夜喜雨”营造的是一种佳境。最具哲理的理论和最有效的方法最终只有接了地气儿才有活路。这里没什么经验之谈,仅就陪着孩子学跳绳的生活小细节与家长分享我浅显的教育感想。
跳绳是一项锻炼全身协调机能的好运动,不受场地、时间、人员等的限制,“性价比”非常高。儿子4岁,我带他户外活动时开始随身带上一根单人的跳绳。他在跳上跳下,四处爬来爬去时,我悠哉地跳绳,偶尔跳个简单的交叉跳的小花样,儿子慢慢地被吸引过来,我顺势邀请他一起跳。于是他面向我而站,我告诉他听到妈妈的口令“跳”时,和妈妈一起跳过钻到脚底下的绳子,游戏就算成功了。于是儿子兴奋地在甩开的绳子下像只小耗子上串下跳,毫无节奏,虽然极少跟妈妈配合成功,却乐趣多多,咯咯地笑得岔气。偶尔我们娘俩节奏一致跳过一次时,我高兴地欢呼,儿子更来劲,乐此不疲,强烈要求累坏的妈妈继续陪他跳。在坚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母子跳绳从1个到2个、5个、12个慢慢地增加,我们的欢乐在继续,儿子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逐渐我们节奏稳定时,儿子开始边跳边得意地哼着小曲儿,我提醒快乐忘形的儿子可以在里面转着圈圈跳呢,花样多了,合拍的跳绳更有趣。晚上只要有时间,儿子就主动请缨“妈妈,我们下去跳绳啊!”。儿子偶尔显摆给爸爸看他的新进步,有时叫上爸爸,三个人一起跳,还有时两两搭配比赛跳,有了竞争儿子的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求胜心切的小子玩到父母筋疲力尽地败下阵来也不肯收工。
儿子对跳绳有初步感觉后,我们又换了种玩法。爸爸和妈妈甩绳子,儿子一人儿在中间跳,即跳大绳。儿子站中间等我们绳子甩动后才开始跳,很快儿子得法了,像只兔子欢快地蹦蹦跳跳。后来儿子又历经数次屡败屡战后学会了冲进摇着的绳子里跳大绳。有次下雨不能出去活动,儿子强烈要求跳绳,只好光着脚丫子在厅里跳,不一会儿功夫楼下邻居不胜其扰前来投诉,儿子吓得藏到衣柜里。只有娘俩时,我们把绳子的一端系到树干或路灯杆上,我甩一头的绳子,儿子在中间跳。这样的乐趣伴随了儿子4周岁至5周岁这一整年的时间。
儿子5岁后上幼儿园中班,班里组织跳绳活动,大绳儿子游刃有余,突然发现自己还不会单人跳绳。晚上户外活动时间,儿子自己拿了根绳子就下楼了,等我下楼时,儿子已经开始自己甩绳子学跳绳,如一只笨拙的小熊怎么也钻不出一个小山洞,手和脚协调不到一块,怎么看怎么别扭,我在一旁笑弯了腰,儿子练得有些气呼呼的,跟绳子较上劲了。“你先甩一下绳子,等绳子到地上你的脚前面时,你就跳过去,这就是1个成功的跳绳了!”我边笑边告诉他。儿子试了一次,果然没那么别扭,于是开始自己慢慢练习。儿子像只小猴子慢慢演绎着跳绳的慢动作,呼哧呼哧地,跳过去大叫,跳不过又闹一下,一直没停下练习的步伐。儿子执着地练到第四天时顿悟了,突然发现自己能连着甩两到三下绳子,脚步同时协调一致了,丢开绳子兴奋地跳起来欢呼,而妈妈我使劲地拥抱了儿子,夸他的成功,夸他的努力,更使劲夸他的坚持!整个九月儿子都在自觉而又高兴地埋头拉车般地练习,通过我指导和他自己练习的领悟,逐渐从3个练到连跳30甚至80,得意的成就感都从绳子边儿溢出来。
自我感觉良好后儿子还是带着绳子出去户外活动,碰到跳绳的小朋友,就开始跟人家一起跳,跳完家长一般跟他聊一聊,儿子主动地跟小朋友交流他的跳绳心得,我远远地陪着儿子,欣喜地注视着他通过自己努力获取自信和通过分享收获着珍贵的友谊。事后我特别告诉他妈妈的观感,尤其强调对他的大方和分享感到自豪以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简单道理。有一次我们去田径场玩,碰到一对母子,那个妈妈绝对一等一的跳绳高手,似乎看不到脚离地,绳子甩到快得不容易数清,整个人轻盈得如蜻蜓点着水,儿子惊呆了,有“山外有山”的感慨,拉着我的手说:“妈妈,阿姨好厉害哦!”。那个跳绳妈妈如磁铁般吸引着儿子,他去跟那个小朋友一起玩,也仔细地观摩那位妈妈的跳绳很长一段时间。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美妙的磁场后我们母子一起分析我们观察到的跳绳秘诀,后来儿子的跳绳明显轻快而优美了很多。
校运动会前夕在田径场,儿子偶尔在爸爸的要求下抱佛脚练习一下跳绳,一天很幸运地碰到素不相识的陈老师。爸爸向刚教完别的孩子跳绳的陈老师请求指点,陈老师耐心地指出儿子的脚有后踢的多余动作,这样有不必要的体力支出。幸得名师指点,儿子对跳绳又有了新的理解。七岁的儿子在校运会的跳绳项目中半分钟跳84个,得了个亚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小小孩童心里美滋滋的。跳绳一直是儿子喜爱的一项活动,而且儿子对自己的跳绳实力一直自信满满,更重要的是跳绳的整个过程给孩童的心底播下了“努力与坚持”的种子。
陪孩子学习跳绳的整个过程,孩子给予我更多的是一份感动。与很多家长一样,我也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诚惶诚恐,偶尔怀疑自己的坚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途中,不断修正自己犯过的错误;面对功利的教育环境和应试的教育体制,有时难以控制急躁而乱了方寸,陷入方法不当影响亲子沟通的教育困境。这里有一些感想跟同一战壕的朋友们一起分享,有不合适的地方欢迎交流探讨。
孩子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就像一朵冲着太阳微笑的向日葵,我们用爱和尊重给他施肥浇水,帮助他在正确的方向上自由地生长,这样的向日葵瓜子是不是更饱满呢?父母相信教育的伟大力量,多维度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借鉴和案例分析去指导教育实践。那么我们父母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结果又是什么呢?孩子出人头地,成龙成凤,家族兴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还是孩子成人后,内心充盈、安宁,自信而善良地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哪怕历经人生的惊涛骇浪,心底有一份平静,不放弃对自我完成的追求,爱和温暖一直相伴人生?方向决定一切。不同的愿景决定父母的心态,影响父母对哪怕最有价值的教育理论的践行。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过程时,经常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向何在?我们对孩子寄予了什么样的期望?孩子成长到底是为了成为他们自己,还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尊严而成长?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自我成长直接决定孩子这颗小树成长的高度。家长是甘当小树树干旁的搭扶架子,还是做强势地直接操刀的园艺师呢?前者陪伴小树享受阳光雨露,帮助小树战胜狂风暴雨,欣喜地注视着他成为参天大树后光荣卸任。后者按自己的喜好和想象直接对小树左修右剪,最后对着一颗小小的盆栽沾沾自喜。角色定位决定方法的选择,最后左右事物发展的走向。同时做家长不需要职业资格认证,却是最需要学习、成长和进步的职业,我们不能过早放弃自我成长,而在教育过程中因束手无策对孩子滥发淫威,这是一种教育无能的掩饰。小树长高了,我们搭扶架子是不是该换副高的才起得到帮扶作用呢?否则搭在那里还是负面压力。孩子潜力无穷,在正确的方向上,我们需要放手给孩子多多的自由,孩子会报以巨大的惊喜。
兴趣是学习之根本,根呵护得好,学习这颗苗才能长得好,启发和保护孩子的兴趣是家长的首要任务。有时我们家长不经意间扼杀了孩子对某事物的兴趣,却又苛责孩子不好好努力,其实错在我们自己。比如不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想循序渐进而对孩子进行揠苗助长,兴趣会变成压力。兴趣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内在驱动力使孩子对有兴趣的事物,会付出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坚韧去行动。
有人说读懂对方是爱的最好而又事半功倍的方式,我深以为然。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视角上去理解孩子,去倾听孩子的内心,这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有了理解,有了读懂,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才成为可能,而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营养。
开放的心态,大度的胸怀帮助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三人行,必有我师。少攀比多学习,取长补短。到优秀的群体当中耳濡目染,我们会得到成长。文中的观点是取众家所长再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而来,特别感谢植竣妈妈,这位睿智的母亲如灯塔引领了我的实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路途迢迢,前程漫漫,家长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让我们化作春雨一起润泽可爱的小苗吧,与亲爱的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