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茶、喝茶与养生

文/后勤部门工会 黄驹昂

一、喝什么茶
我们平时所说到的“茶”,实际上包含了广义与狭义的解释,广义的“茶”包含了“鲜叶”、“成品干茶”、“茶粉”与“茶汤”。其中,“成品干茶”、“茶粉”可以称为“成品茶”,狭义的茶仅包含了“成品茶”与“茶汤”。我们日常所称的“茶”或“茶叶”(如:“我们到茶行买茶”、“请帮我带点茶叶回来”)都是指狭义的“成品茶”,而我们在社交场合上所称的“茶”(如:“请到我家来喝茶”),指的则是“茶汤”。

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500余种。目前,一般以制法为基础,结合成品茶的颜色和外形差异,依茶叶的发酵程度从轻到重进行分类排列,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红茶等六大类。
绿茶,是指不发酵茶,因不发酵,制成的茶呈绿色,所以称为绿茶。如市面上常听到的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珠茶、煎茶、抹茶等。绿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绿茶有很好的防辐射效果,非常适合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
黄茶,以不发酵茶为基础,但杀青与干燥期间多了一道“闷黄”的过程,制成后就变得偏黄了。如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等。黄茶性寒,功效也跟绿茶大致相同。
白茶,已进入到部分发酵茶的领域,习惯上以重萎凋、轻发酵的执法为之,而且以芽心为主要制造原料,所以“色白”成了这类茶的外观特征。如市面上看到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白茶性凉,适用人群和绿茶相似,但“绿茶的陈茶是草,白茶的陈茶是宝”,陈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青茶,以轻萎凋,轻、中、重发酵为制作的方式。其中的轻、中发酵制法以叶茶为主要原料,如包种茶、铁观音、冻顶乌龙、武夷岩茶、凤凰单丛等。重发酵制法则以芽茶类为主要原料,如俗称东方美人的白毫乌龙。青茶(乌龙茶)性平,适宜人群最广。
黑茶为后发酵类茶。所谓后发酵,是指经过高温作业 (杀青或干燥)以后才有才进行的发酵,是与“前发酵”相对应,此类毛茶采用紧压成型后的成品茶一般要入库存放一段时间再出库售卖,在这个过程中,茶由于仍具备活性,在氧气和水分的作用下,使茶叶会在后期流通和储存的过程中持续不断的发酵。如市面上常见的普洱茶、陕西黑茶、湖南安化黑茶、四川黑茶、广西六堡茶等,成品茶外观呈黑色,都归类为黑茶。黑茶性温,能去油腻、解肉毒、降血脂,适当存放后再喝,口感和疗效更佳。
红茶,因为是全发酵的关系,所以外观看起来是暗红色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茶。红茶性温,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年龄偏大者饮用。
二、怎么泡茶
泡茶要控制好茶水比例,不能太浓,淡茶益于养生。

1、乌龙茶喜欢沸水,泡茶用量相对较多,以紫砂壶为例,需要半壶茶半壶水,一般可冲泡5~6次,茶叶品质好的,可冲泡次数更多。
2、冲泡绿茶时,水温以80℃为宜,2~3分钟就好,3克绿茶冲水150毫升,浓淡最适中。
3、黄茶、白茶的冲泡方法与绿茶相似。而红茶最好用沸水冲,还要多泡一会,以5分钟为宜,有助于红茶内黄酮类保健物质的溶出,香气更浓,保健效果也更好。
4、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需要洗茶,第一次冲泡前,要用开水浸泡10秒,倒掉后再正式冲泡,这样做可以滤去杂质,让茶味更香醇。
三、喝茶与养生
茶对人体好处很多,但切忌喝过多,健康的喝茶可以更养生。喝茶最好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后再喝。饭后直接喝茶,会妨碍人体对铁质和蛋白质的吸收。睡前也要少喝茶,以免失眠。喝茶后别嚼茶渣,可能含有微量的铅、镉等重金属元素以及不溶水性农药,有潜在风险。

一般来说,一天中三个时间喝茶最合适。第一杯是早茶,适合早饭后9点到10点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早茶最宜选花茶。
第二杯是午茶,在午饭或午觉后的1点到3点饮用最好。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绿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毒等保健功能,最为合适。
第三杯是晚茶,适合晚饭后6点到7点喝,红茶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是晚茶的最佳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