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教工生活 >2022年第3期(总第36期) > 王海英:用舞蹈书写岭南记忆

王海英:用舞蹈书写岭南记忆

1紫荆人物秀-1.jpg

1紫荆人物秀-2.jpg


“咚,咚,咚”,瑶族长鼓随着张逸弛的舞动奏响乐曲,或轻快或低沉的鼓声落在她纤细的指尖与绷直的脚背。王海英老师坐在“黑匣子”的阶梯上,小声打着节拍。她浅浅地笑着,像是欣赏一件得意的作品,眼里闪着赞许的光。关于岭南传统舞蹈的传承,王老师讲到:“舞蹈能够激发出身体的自信,身体的自信则会绽放出力和美的自信,而当一个民族能自信地展现力和美时,其实就是展现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用身体书写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岭南传统舞蹈传承的最好方式”。


6.jpg


因为有这样的使命和追求,王老师只要有空,就会来到“黑匣子”,一待就是一整天。说起“黑匣子”,王老师介绍到:“这是我们音乐学院的多功能舞蹈房,既是沉浸式剧场、舞蹈传习室,也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场域,这些年我们创编的岭南舞蹈作品,几乎都是在这里面完成。”王老师脱了鞋,走向中央,粉色的上衣在黑色的空间中显得格外鲜明。一个假期没见,大家都发现她新换了发型,打趣说着“王妈又美了”。她的发尾微卷,头发蓬松有光泽,岁月似乎想绕开她,不留痕迹。她捋了捋头发,在这里登场,将她与岭南舞蹈的记忆娓娓道来。

一、传承

跟着王老师走出办公室,来到“岭南传统舞蹈教学研究基地”,王老师抚着牌匾骄傲地告诉我们,这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基地依托华南师大舞蹈学科16年岭南舞蹈研究积累的文本资料、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借力行业知名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的支持与合作,向内“立足新师范,打造特色专业,创新民族教育”,为岭南传统舞蹈的教育教学、舞台艺术转化、科学研究等创研性活动,提供多维立体的创新场域;向外“面向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探索岭南舞蹈校园传承体系,构建岭南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护生态圈,提升领域辐射、交流的话语权。


2.jpg


王老师领着我们穿过尚在建设中的岭南舞蹈文化长廊,细看各个空间的陈列物件和影像资料,醒狮狮头、瑶族长鼓、钱鼓等一一在目,“这陈列室里承载了80余种岭南传统舞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就是‘见人见物见生活’,以人为本,以物为载体,以融入现代生活为目的。”王老师所在的华南师大音乐学院舞蹈系及其个人,全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致力于岭南舞蹈文化的收集、整理、传承、传播,“要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身体的表达常常就是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不仅仅能表达当下的情绪和情感,还能表现跨越时空的历史述说,鲜活地再现整个民族的文化发展脉络,真正实现用身体书写文化记忆。


7.jpg


自2006年起,王老师和她的团队逐渐实现理论、课程、教学,教材及舞台编创的有机结合,发扬岭南传统舞蹈的功能和价值,并为岭南舞蹈文化的传播构建了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的传承链。2019年4月,华南师大“非遗”舞蹈专场《粤舞中华》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上演,16段源自岭南各民族的舞蹈次第登场,精彩纷呈。他们深入田野调研学习,遍采岭南舞蹈文化精粹,在尊重舞蹈原生形态的基础上,提取动作元素,发展成新的演绎。王老师和她的团队积极推进“非遗”舞蹈进校园,华南师大音乐学院连续三年承办“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在人才培养层面,音乐学院率先建立“岭南舞蹈文化研究与教学”研究方向硕士点,将民族文化的传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采于民间、研于课堂、创于舞台、兴于社会”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位专场形式,研究生除3万字的学位论文写作,还需完成40分钟的舞台展示,在参与、体验、学习、创作的过程中输出自己的智慧。聊起舞蹈系,王老师如数家珍,正是学院各位专家老师、年轻学者们的团结一致、通力协作,成就今日的累累硕果,日益焕发更蓬勃的生机。

回顾在华师躬耕岭南舞蹈的始端,王老师感恩原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黎族舞蹈之母”陈翘先生播撒的岭南舞梦种子。十六年前,陈翘先生在观看华师舞蹈系第一届本科毕业生舞蹈汇报专场后,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生于岭南这片土地,这片土地滋养孕育着我们,而在专场上没有看到岭南舞蹈的作品,作为舞蹈工作者,希望你们今后能在这上面做一些探索”。自那时起,王老师便带领团队开始学习岭南舞蹈,思考作为华南地区舞蹈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广东省群众艺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编导杨明敬先生赠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帮助王老师确定研究方向,从无到有,接续摸索,风格渐成。杨明敬先生全力支持华师舞蹈系的岭南舞蹈研究,提供了最丰富的资源,搭建了与传承人交流和走近岭南文化根源的平台。原广东省歌舞团团长、广东歌舞剧院梁伦先生也曾提出“岭南舞蹈”概念,勉励几代人不懈努力,建立“岭南舞派”,王老师昂扬地期待着,我们这一代人在路上,也还有一代又一代的存续与传承,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8.jpg


二、美育

身兼数职,王老师始终在发挥所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自己的专业应用于育人事业。作为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她说,美育是以艺术为载体进行美的教育,美无处不在。通过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传递舞蹈的形体美,训练孩子们的站立坐行,使其挺拔舒展,这是国人应有的气度。我们需充分认识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支持我国的文化事业建设。作为“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落地实施的核心单位,华南师大通过高校与地方教育资源的嵌入式、浸润式联动,从“美育课程”“校园文化”“社团建设”“师资团队”等维度开展纵深帮扶,形成大、中、小、幼相衔接的舞蹈学习链。王老师和她的团队期望厚植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就广州市的中小学进行美育的诊断、分析、提升,构建新时期美育课程体系,从课程和教学维度普及岭南舞蹈文化,从孩子抓起,从身边的文化入手,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优秀的年轻舞者们走进真实的调研场域,是为民间舞蹈传承人带去文化存续的希望,走进生机蓬勃的中小学校园,是为孩子们带来新鲜事物,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她说。“重视专业建设,与各地高校交流学习,筑牢本校的优势特色,同时也要发扬师范学校的风采,真正走进校园,和孩子们在一起。”


9.jpg


当前艺术教育的春风徐徐,机遇和挑战也与之并存,对此王老师既欣喜又担忧。机遇在于,诸如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众多艺术类赛事频出,为行业储备大量艺术人才;诸如合唱团、集体舞、器乐班等学校班级内“面向人人”的艺术教育,也提升才艺素养的普及程度。挑战在于,“机会涌现时,我们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能跟得上吗?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艺术活动极繁荣丰富的当下,内容质量水平能够得到保障吗?”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谈到近几年涌现的热门舞蹈类综艺节目,王老师和她的学生们都有所关注。作为民族舞蹈人才的培养者,她对外来舞蹈文化持以开放包容的学习态度,尊重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殊性和彼此间的差异性,更多从舞蹈训练的科学与否琢磨它们的意义与价值。王老师认为,这些舞蹈类综艺节目的最大作用在于培养观众,为岭南舞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传播传承路径。只有让更多观众藉由不同舞种爱上舞蹈艺术,才能为其创设条件,在审美过程中做对比性的学习和选择。王老师肯定这些节目的初衷和闪光之处,同时希望同学们在了解和学习各舞种时有所判断,去芜存菁,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舞蹈作品在中华大地上势必更具生命力和成长性。如有机会制作一档舞蹈节目,王老师的出发点仍是“让更多人喜欢舞蹈”,需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舞蹈活动,保证趣味度和参与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入生活,老少皆宜。她畅想,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节目肌理,赋予其生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新发展,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


10.jpg


三、为师

来华师已经27年,王老师从青年教师成长为博士生导师,再到如今的副院长,她在各种角色中切换,唯有“教师”是长久以来不变的追求。工作内容日益繁杂,她只有过刹那的退缩念头,在事业的滋养中愈加坚定。这么多年来,她说自己始终在做一件事——做一名舞蹈教师。

授课、出书与课题,王老师一样也没落下。去年她的三个课题项目都获了奖,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收获颇丰。结合自己舞蹈教师的身份,她在应用实践性的理论研究投入了更多精力,例如粤北瑶族大长鼓舞,首先追根溯源,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因子,再创作舞蹈作品,形成实践成果,最后在此基础上建构大长鼓舞的理论体系。

如今,在王海英老师的培养下,张逸弛与黄冬赟虽然已成为站在舞蹈房授课、纠正学生动作的老师,但在王老师心中,她们永远都是让她怜爱又骄傲的孩子。聊到生活中的“王妈”,坐在一旁的黄冬赟适时接过话题,她跟着王老师求学已有十年,笑着说与王妈的故事“一时半会儿说不完”。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上,王妈对所有的学生都无微不至。小到学生变化细微的情绪,大到学习上难以克服的困难,她都能细致地关照。也许很多事情王老师自己都不记得了,但学生却永远铭记在心。听到黄冬赟说自己曾带学生配眼镜,王老师有点儿惊讶,她说自己真的不记得这回事了,只记得自己对学生要求严格,常常用最温柔的语气说出最严厉的话,“不用大声说话,我们就会掉眼泪”,黄冬赟补充道,“王老师会让我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可能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现在的她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老师的关怀也常在侧,王老师说,“只有学生的家庭好了,学业才能好”。

王老师侧身倾听,笑眼盈盈。她不认为自己像学生说的那么完美,而是将现在的成果都归功于学生和团队,“智慧”是她为团队贴上的标签。和学生的每次互动、每次眼神交流都带给她无限动力,她希望自己能把这种力量也带给学生,将他们的特点发挥到极致,让他们由内而外地散发自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他们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四十余年的从舞历程,早上五点起床已成为习惯,练会儿早功或看会儿书,新的一天便开始了。传承、美育、为师,王老师的生活主旋律早已离不开舞蹈。而岭南舞蹈承载的不仅是记忆,更是生命。

以舞育人、传承岭南,用舞蹈激发身体之力与美,用身体书写岭南记忆,在记忆里传承传统文化,根植文化自信,这是王老师过去做的,现在做的,未来也将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Copyright © 2022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投稿信箱:scnughtx@126.com